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海报观潮丨如何看爆火的“荒野求生”?

原标题:海报观潮丨如何看爆火的“荒野求生”?

张家界七星山的荒野求生挑战赛持续火爆,相关话题屡屡登上热搜榜单,引发流量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高热度的还有高争议,如,赛事方投放无獠牙的“二代家养野猪”、珍珠鸡等动物供参赛选手捕捉,被质疑人为制造看点;一些选手面临浮肿、体重急剧下降、血钾超标等健康风险;选手间的竞争策略引发相关道德讨论,如选手“冷美人”发现含盐植物后拒绝分享位置,引起关于“赛场智慧”与“自私冷血”的争论。

此外,关于“荒野求生”与“流量”之间的复杂共生关系,也被广泛讨论,如节目是否会沦为纯粹追逐流量的苦熬或迎合猎奇的“表演”,等等。

(一)

关于环境与挑战是否“天然”、选手健康与安全保障、竞争策略和赛事规则等争议,之所以引发广泛讨论,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的碰撞:

首先,是对“真实”的不同定义。观众渴望看到的是未经编排的、人类对自然的原始挣扎,而主办方则认为,在可控范围内设置挑战,如投放动物等,是为了“荒野求生,不是荒野求死”,这本身就是一种安全的“真实”。

实际上,《荒野求生》传奇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也曾在一次访谈坦言,节目效果并非全部真实。

可见,一场成功的荒野求生赛事需要在专业、安全与观赏效果之间做好平衡。

其二,是流量逻辑对节目的塑造。引发流量关注后,赛事与选手深度绑定,参赛选手本身成了移动内容生产者,其间极具反差和话题性的画面,如选手“林北”因缺盐而学猴叫、追逐野猪被反追等,极易在短视频平台传播。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如节目是否会为博取流量而牺牲专业性和安全性?又比如节目内容是否会向“生吃老鼠”“搏斗野猪”等猎奇画面倾斜,使荒野求生从一项蕴含智慧与毅力的技能,沦为低层次的感官刺激?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也在提醒节目组做好“娱乐性”和“专业性”的平衡。毕竟,从引起“围观”到引发情感共鸣和精神激励,坚守好内容价值至为关键。

(二)

面对这样一档引发高关注度、讨论度的节目,我们作为观众,或许可以采取一些更为理性的视角。

如,认清“秀”的本质。理解这类荒野求生节目是经过设计的娱乐产品,不必对“百分百真实”抱有天真期待。欣赏选手展现的坚韧和智慧,但也要知道镜头之外必然存在剪辑和叙事。

如,更关注安全与人性。比起猎奇,更应关注节目组是否提供了充分的医疗和安全保障。在讨论选手选择时,避免简单的道德审判,试着去理解极端竞争环境下的人性复杂面。

要看到,一个优秀的求生节目,其魅力应当回归到人的智慧、勇气与自然的残酷与壮美本身,而非刻意制造冲突和苦熬的画面以迎合猎奇。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节目的爆火,各类户外求生的新生挑战赛事不断涌入网络视野。甚至,一些自媒体账号利用“荒野求生”的热度,通过发布带有“奖金百万”等吸引眼球的信息来博取关注和流量,如长白山“冬季荒野求生挑战赛”奖金高达百万等信息,对此,当地文旅工作人员已回应表示,未听闻此项活动筹备的相关信息。对此类内容,观众特别是对户外求生赛事感兴趣的网友还应做好甄别,核实信源。

总之,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引发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一场挑战赛本身,它让我们思考,在流量时代,真实与表演、娱乐与伦理、人性与规则的边界究竟在何处。未来,类似赛事可能会在更多地方涌现,相关审批和监管应做好跟进。我们希望,这些节目在追求热度的同时,也找到更加规范、更负责任、更尊重生命与自然的方式。只有打牢赛事安全性和专业性的基石,娱乐和观赏的果实才会自然健康生长。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13 21:56
· 来源 ·
海报新闻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