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举办“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主题论坛

2015-09-17 08:24:56
作者:郝春梅
责任编辑:光影
本市召开“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主题论坛 传统理论学习枯燥、新技术带来冲击,听他们讲—— 今天的好老师是怎样炼成的

好老师是怎样炼成的?在时代变化如此之快的今天,老师们如何做教师?9月16日,青岛市教育局 、市教育学会在市实验小学举行“岛城教育家成长”系列论坛之“追求卓越——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主题论坛暨专家报告会。在报告会上,来自城市的、农村的、城乡结合区域的小学、初中、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的老师们做了分享发言。在教育界享有盛誉的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钱国旗都对论坛发言进行点评指导,李镇西做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主题报告 。

郑立平

任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

观点:真正的课改,是让自己不断成长

现在已经是特级教师的郑立平说,自己是地道的农民的孩子,1990年大学毕业就分配到最偏僻的农村初中,在农村初中一待整整十年。曾经长期在寄宿学校生活,每周二三十节工作量,长时间担任。27岁就兼任学校的中层领导,但是还一直兼任班主任 ,在参教的25年中,23年做班主任工作。郑立平说,自己的工作量在参教的大多数时间里,是一般教师的至少2到3倍。不过他想,只有多劳才能多得,因为他也知道,对于一个热爱劳动且富有才华的青年,没有什么会成为障碍。“慢慢的,随着我对教育的理解,随着我对教学的理解,在这种坚持里面,我的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工作,它就是我的生活。如果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苦过、累过、郁闷过、纠结过、委屈过、挣扎过甚至绝望过、崩溃过,就不会琢磨出幸福的真滋味。一个人,只有读懂了苦难和伤痛,才可以幸福成熟。”

郑立平不断强调读书,“世界非常之景观,常在险远处;心里宏伟之境界,常在孤寂之中。如何让自己内心宁静而高贵?书是最好的工具,也理应是最好的伴侣”,他说,教书的不爱读书,教学的不爱学习,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导致教师倦怠和平庸的罪魁。不爱读书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武器,不爱学习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尊严。

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重复,重复难免带来思维的倦怠与惯事,要想获得教育幸福,品尝教学滋味,必定离不开两个字“创新”。郑立平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那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新发现,你要像惧怕火焰一样惧怕精神的僵化”,他特别在意是否给自己的教育人生留下遗憾。他始终以为,没有人改 ,没有教师生命状态的改变,就不会有真正的课改 。教师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优秀教师就是最好的课程中心。真正课改绝不是把几十分钟课堂改来改去,而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日新月异。

于艳

任职学校:永宁路小学

观点:爱孩子才是热爱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工作十七年,我做过班主任,当过大学辅导员,德育部主任 、教导主任。2014年,成为主抓教学的业务副校长。变动的是岗位,不变的依然是对孩子们的喜爱”,于艳说,今年年初 ,校长安排她接任四年级一班的语文课,这是全校公认最调皮的班级,而自己所面临的行政工作也不少,“我该怎么去做才能让孩子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呢?我必须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于艳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做文章,通过前置预习作业诊断学情,课上集中讨论个性、共性问题。另一方面从趣字入手,采取“生字听写小考官”、“篇篇课文有节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它们的兴趣,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围绕读书开展的一系列分享活动。就这样,她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读书的氛围中 ,品尝着读书的乐趣。教师节,孩子们在自己制作的贺卡上写满了祝福和感谢。

一段时间过后,家长们纷纷在微信圈里留言,说“于老师,孩子说语文课时间过得太快了,都不舍得下课。”还有的说“于老师,我这几天加班,有时候孩子早就睡了,孩子早晨醒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跟我说上语文课的事儿,积极性可高了,谢谢你。”看到家长们的留言,于艳就想,当老师图什么?不就是家长的认可和孩子们的成长吗?

如果说爱心能成就一名教师的优秀,那么作为一个团队的业务带头人,要想带动所有人发展,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它需要融入智慧做支撑。2014年于艳参加了李沧区教体局组织的副校长公开选拔,至今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面试中第一道题目是“既然你已经是一名优秀教师了,为什么还要参加副校长竞聘”?于艳的回答是,“在我的心里,副校长仅仅是职业称呼而已,不光是自我修炼、自我成长,更重要的是作为校长的助手,要和教师群体共同成长,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实现学校的卓越发展。我想,自己应该有更多的机会从普通教师的角度出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在融洽的氛围中工作,提升教育质量”。

王霞

任职学校:青岛市实验小学

观点:别让自己身上裹太多茧

王霞作为青岛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已经有15年的英语教学生涯,王霞说起了一件自己刚入职时候的事,“在我刚入职的时候,参加了一次区里的优质课比赛,在见学生之前有的老师就叮嘱我说,见学生的时候千万要准备一点小礼物。我当时还不理解 ,老师告诉我说,那就是‘贿赂’一下你的学生,让学生配合你的课堂教学呗”,听到这句话王霞深思了很久,如果我们靠学生的配合赢得好成绩,这里面又会有多少水分呢?可是,这几乎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否则老师心里面就没底。王霞觉得,这里面反映出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其实追根究底是缺少自信,因为他们身上裹了太多的茧。“第一层是不了解学生,不能知人任教,第二层是不了解教材,不能驾轻就熟,第三层是不了解教育,不能教学相长”,在王霞看来,其实每位教师都生长着一双美丽的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但往往因为厚重的茧束缚了自己,飞翔就成为永远的梦想。

说起这些,王霞颇有感慨,一名教师的成长其实就是破茧成蝶的过程,“于是从那节课开始我学会慢慢破除身上的茧,不盲从,从教学出发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坐标”,渐渐的,王霞在课堂中找到了更多共鸣,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引导,学会了发现,她的课堂也从所谓的“配合”真正变成了融合。

说到教学相长,王霞说,学生的反应常常是激发老师教学的起点。“记得万圣节来临之前,我给学生制作了多组视频,希望孩子们多了解西方文化。正在为自己的教学沾沾自喜时,课下有个孩子说,老师,我的手机上有个关于万圣节故事的APP软件,可精彩了。”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思索课堂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孩子个性化的需求的问题直接就摆在了王霞的面前。也就是在这一年,学校开始了“适切教育”的探索,这一理念让英语组内的老师眼前一亮,“我们立刻行动起来,跟着学校到全国各地学习,我们开始进行头脑风暴。一次次研讨 、概念课,我们越发明晰理想中的英语课要实现的就是学生自主能动、思维活跃、思辩有序、分层发展、个性涵养,成为会学习、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一场技术辅助教学的革命在我们组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