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年普高中职学生能互转学籍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考“普职分流”是初中生家长最关注的话题。昨日,一则消息打破了这一局面——省教育厅日前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互转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办法》系统构建了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互转的制度体系,明确了互转原则、范围,互转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以及互转后的课程衔接等问题,打通了原来学分、学考、综评等阻碍互转的症结。《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岛城学校目前是什么情况?学校、家长对于“普高中职互转”的政策是如何看的?记者进行了探访。
>>>政策
明年起普高中职学生可互转
《办法》规定,各市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确定一定数量的高中和中职作为互转学校,互转学校的学生按照《办法》进行互转。互转原则上在县域内进行,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市域内统筹安排结对学校,不得跨市域进行。《办法》适用对象为全省全日制普高、中职在籍学生(含综合高中班),坚持“自主自愿、双向流动、学分互认”原则,尊重学生选择权,建立科学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学生转得进、学得好、有发展。
《办法》清晰规划了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互转的实施路径。在申请转学的时间节点上,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由于普通高中开展选课走班和学生第一次参加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一般均为高一下学期末,为保证中职转入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进度,中职转高中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进行;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普通高中学生可以转入中等职业学校,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年半”,高中转中职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末和高二第一学期末进行,每名学生转学次数各市自行确定。转学后不适应的学生可申请转回原学校。
在转学程序上,互转学校名单与基本要求应同中考招生政策一并面向社会公布。具体流程主要包括学校发布通知、学生自愿申请、转入学校考核、拟定名单并公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完成学籍变动等环节,确保全过程公开透明。转入学校组织考核,考核内容以学生中考成绩、转学前各学期考试成绩以及单独组织的互转文化课和技能考核、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等为组成部分,鼓励市级统筹命题,确保公平、科学、规范。
此外,在教学衔接与学分认定上,《办法》明确,转学一般转入对等年级,与同届学生同时毕业。高中转入中职仅限三年制,不得转入五年制和“3+4”贯通培养的中职段;按照“相同直认、相近可认”原则,转入学校对学生已修课程进行学分认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学习。鼓励各市制定《普职互认课程目录与学分换算指南》,为学分互认提供标准化依据。
学生转学后,确因转学前缺修课程导致不能进行后续学习或影响毕业的,转入学校应安排学生进行补学。学生须达到转入学校的毕业标准方可获得相应毕业证书并按照转入学校学生身份参加高考报名,享受相应升学政策。
>>>解读
赋予学生“二次选择”机会
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同属高中阶段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学生“出口”方面各有侧重,均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但长期以来,两者呈现出各自独立、沟通不畅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多样化选择和成长,这也是此次《办法》出台的意义所在。
对于《办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表示,山东省此次出台《办法》,是回应时代需求、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之举,是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育人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从省级层面打破了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间的制度壁垒,有效促进两类教育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高中阶段整体办学活力,十分及时和必要。
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认为,《办法》规定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发展规划,在自愿基础上申请互转学籍,既有对宏观互转条件的约束,也有对互转细节的关照,方便落地实施。在学籍互转方面,普高学生若发现自己更适合走技能成才之路,可通过相应测试转入中职学校,注册中职学校学籍;中职学生也有机会转入普高,通过补修文化课程实现普通升学目标。在学分互认方面,将普通高中文化课考核、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学分互认转化的范畴,减轻了互转学生的学习负担,实现了职普学习成果的“等价流通”,避免学生因转学造成学业中断。通过学籍互转与学分互认,学生在职普之间的流动通道被真正打通,职普融通从理念倡导走向了落地实施,“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教育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
>>>现状
去年7767名学生“普转职”
《办法》的出台,牵动着很多家长的心。有人担忧,会不会有大量中职生挤破头要求转入普高?记者采访发现,家长更倾向于从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选择。
事实上,近年来,每年中考前,我市都会发布高中阶段招生政策并一直在进行合理微调,给予学生一定观察期后普高生可以转入中职学校的政策早已出台并实施,但此前多数情况是普高学籍的学生上了一阵子发现跟不上后转入中职学校,为将来换条赛道拼春季高考做准备。像这种彻底打破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壁垒,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具备条件就能自由双向互转的政策还是第一次明确提出。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我市普高学籍学生转入中职学校参加职教高考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普转职”的学生数量是7021名,2024年达到7767名。这一变化背后,是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契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上,更加理性客观。
>>>声音
学校将完善举措有序推进落地
《办法》颁布前,青岛外事学校已接收少量普通高中转学生。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接收普高转学生有着明确的准入标准:需通过文化课考核与综合素质面试,重点考查学生文化课基础、日常表现等。目前转学生仅能进入国际商务、电子商务两个三年制职普融通专业,且需在高二上学期前完成转学,以保证至少一年半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受学位限制,该校每年接收的普高转学生数量有限。针对转学生的专业课断层问题,学校会提供专项辅导,助力学生快速跟上教学节奏。而从培养成效来看,转学生因其较好的文化课基础、清晰的升学路径规划,能够快速适应职教高考的要求,曾出现过普高转学生在职教高考中考取相应专业全省最高分。
对于2026年1月新政策实施后的趋势,这名负责人分析,普高转中职的学生数量或会增加,因普高生文化课基础扎实,通过专业课集中辅导可逐步适应职校学习;而中职生向普高转学难度较大,主要受限于学习能力适配性问题。后续学校将根据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普职融通相关应对举措,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政策落地。
“我们学校接收了大量普通高中转学生,近两年更实现转学生全部本科升学的亮眼成绩。”青岛中云经贸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现行普职融通政策包含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传统职普融通为学生在职业学校就读;新型职普融通则是学籍保留在职业学校,学生三年均在合作办学的普高就读。两类模式下学生若想转入普高均需通过专项考试,而普高生转入职校流程相对简便,无需统一考试,仅需职业学校接收即可。新政策进一步简化了职校生向普高转学的流程,打破了以往的诸多限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校接收的普高转学生多集中在高一暑假至高二上学期,转学生专业以计算机类、医护类、财税类、机电类为主。该校2023级接收普高转学生126人,2024级目前已接收超100人,这些学生通过转学籍的途径获得了参加职教高考的资格。该校负责人表示,普高转学生学习能力较好,多数学生在入学后两个月内跻身级部前列。同时,学校通过灵活增设新班、调配师资等方式,有效避免专业饱和问题。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董真 于娜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