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 12/03 15:16
· 来源 ·
· 作者 ·
黄默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任期最长的副市长张公制 解放后卖字为生

住在日军管辖下的青岛,于是迁回安丘老家。张公制一回到老家,国民党第八区专员厉文礼就找上门来,一再邀请他担任顾问,被他婉言谢绝。1938年,安丘城被日军占领,张公制为了脱身,明里宣称要去上海治病,实则暗中绕道回了青岛。虽然为隐藏身份,报户口时用的是夫人的名字,但没多久伪市长赵琪还是发现了张公制住在青岛。他先是派人去请张公制出山,后又亲自拜访商谈,都被张公制以旧病复发、想去外地治病等理由婉言拒绝了。日本统治青岛时期,国民党政府也曾三次派人登门请他去国民党统治区任职,同样是无功而返。

据张公制的长子张健回忆,父亲曾对他说,在上世纪40年代初确实有被日伪裹胁的危险,但是他绝不做危害国家民族的事,也不给敌人严刑拷打他的机会,所以随身都带一瓶安眠药,做好随时殉国的准备。

张公制儿子捐千万元文物自己却一直租房子住

日期:2013-08-15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

张公制全家福

\

文物捐赠证书

青岛解放前夕,张公制劝服了青岛绥靖区司令刘安祺,让他放弃了炸毁青岛水电和工业区的念头 ,让青岛得以顺利解放。解放后张公制历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 、青岛市副市长等职 ,直至去世他都没有在青岛购置一套房产,一生节俭的他向国家捐出了价值千万的家传文物。

隐居青岛曾以卖字为生

据《张公制回忆录》记载,他在青岛隐居期间之所以能够安然无恙,得益于诗友吕美荪的庇护。

一再拒绝伪市长赵琪的邀请,张公制对自己一家人的安全是有些担忧的,后来,他在老朋友黄公渚的介绍下认识了女诗人吕美荪,两人结为诗友。因为吕美荪曾在东北某大学任教,被邀请到日本参加菊花会,她把日本天皇的请帖带回了国,没想到竟成了一道护身符。日军来查户口时,她就将天皇的请帖摆在桌子上,日本官兵看了连忙对帖行礼,便不再追查。因为这张请帖,日本海陆空军官都来到吕家拜访,有了这一层保护,张公制才得以在她的庇佑下安然度日。

“抗战八年,后来国民党时期又四年,加起来有十几年,父亲不愿参与政事,也很少与外界打交道。”张侃回忆,张公制隐居青岛那段日子家里的生活比较艰苦,一家人每天用不太新鲜的苞米面填饱肚子。一位老朋友来青岛看望时,看到张公制在家里给人家写牌匾赚饭钱。这位前省议会的议长,在积极办学期间已经花光了自己的积蓄,不再担当任何职务后,生活也就没什么来源了。

“父亲是个很清高的人,一生淡泊名利,对物质要求很低,即使后来当了副市长,也一直没在青岛买房子,我们一直是租房子住。”张侃告诉城市信报记者,即使父亲到了晚年,生活依然节俭,能吃上一碗鸡蛋面条对他而言已经很满足了。

七十大寿请亲朋吃面条

张公制的侄子张逸曾在《回忆我的三伯父》一文中这样描述张家的情况:他家租住在苏辙路(今丹东路)一座二层小楼的一楼,一共有三间房,一间为公制老夫妇居住,他的书桌也在里面,一间是他的女儿张淑均、侄女张淑贤和一位老保姆住,另一间算是客厅,白天接待客人,晚上张侃在里面住宿。张健从外地回来结婚时,没有房子,在山大先修班校舍里临时租借了一间小房。婚礼很简单,既没有通知外人,也没有任何宴请,只是给亲近的人分吃了几块喜糖而已。

而让张逸印象最深刻的是伯父家的饮食,因为暑假期间常去张公制家吃饭,他家的主食以玉米面为主,副食则以蔬菜、豆腐为主。张公制七十寿辰,近亲数十人给他拜寿,吃的是家乡风味的鸡卤面条。还有一年春天,张公制郑重请几位比较重要的亲朋到家里,做了韭菜猪肉水煎包。以上这些就是张逸见过他家丰盛的饭食了。

据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造反派为了搜集张公制的“罪证”,追问在他家帮工数十年的老保姆是否被虐待时,老保姆回答:“对待我像自己家里人一样。”又问:“他们家是不是吃两样饭食?”老保姆答:“有时是两样,比如吃饺子,有肉的还有素的。”造反派穷追不舍:“那是给你肉的还是素的?”“随俺便,俺爱吃肉就吃肉的,爱吃素就吃素的。”老保姆这样的回答让造反派们失望而归。

不向日伪低头被内弟砍伤

张公制虽然自身节俭,但做起公益来却绝不含糊,1944年家乡安丘闹饥荒,张公制一下子就捐出了两万元用于赈灾。有人要问,没有积蓄的张公制一下子哪来这么多钱?

张公制有位内弟姓郭,在青岛有房产多处,但都被日伪政府占用了。郭知道日伪政府一直想拉拢姐夫,如果由他出面替自己说情,房子肯定能要回来。可他刚一把这个想法说给张公制听,就得到了他的回绝:“吾岂能为一房产向贼寇低头?”两人之间就此有了嫌隙。

一天,郭来到张家,见张公制一人在书房看书,便到厨房拿起一把菜刀,向张公制连砍四刀,他身上的皮袄都被砍透了,幸亏有人听见喊声赶来营救。青岛名流闻讯,纷纷干涉此事,都主张对郭依法惩办。张公制看在至亲面上,再三要求对郭从轻处罚,不要判刑。经过大家议论,最后尊重张公制的意见,称郭有精神病。法庭这才免去了他的刑事处罚,只罚款5万元,当作医疗费。

张公制起初不收,众人不依,最后他只得勉强留下。这5万元钱,张公制拿出2万元捐给潍县郭宅街小学,又拿出2万元捐给家乡安丘做善事。那年安丘正好欠收,春荒严重,这笔钱用于舍饭赈灾,解乡亲们燃眉之急。在他这种义举的感召下,当时住在青岛的安丘知名画家孙沾群也随即作画捐赠,折变资金赈济家乡灾民。这件事由当时安丘的第一区区长吕瑞绂和六区办事处主任王雨亭经办,他们持孙沾群的画到南关各商号赠送,并随之募捐,这样又集资1万多元,一并用于购买花生饼和玉米面,使苦难的乡亲得以度过灾荒。

劝说刘安祺放弃炸城计划

1949年春天,胶东军区希望和平解放青岛。时任青岛绥靖区司令的刘安祺是山东人,一直敬重张公制德高望重,以前辈礼待。于是胶东军区通过刘仲让(安丘城关人,早年与张公制相识)与张公制取得联系,说明和平解放青岛的目的和要求,想请张公制说服刘安祺,劝其不要做国家、民族的罪人。张公制听后,当场应允:“此举甚合吾意,我要说服刘安祺起义投诚,或不战善退,和平解放青岛。”

当时任林圃(刘安祺的秘书)打探得知国民党由南方运来大批炸药,准备撤离青岛时炸毁青岛水电和工业区,给共产党留下一个烂摊子。闻讯后,张公制马上去找刘安祺。他对刘安祺说:“早晚全国要解放的,你应该学学傅作义将军,不要留有骂名,你要是非要炸了,就臭名昭著了。你要是能够保全青岛呢,可以流芳百世。”庆幸的是,刘安祺被张公制说动了,他说:“我也是山东人,哪里不想在本地留个好名誉呀!我接受张老先生的善意。”就此,两人达成了“不战善退”的协议,刘安祺放弃了炸毁青岛这一破坏计划,他还听从了张公制的建议留下消防人员,维持地方治安。

“国民党的消防队有一部分武装,可以维持秩序。因为城空了,秩序就乱了。解放军没入青之前,短时间内,由消防队来维持秩序。”张侃说。事实证明,消防队在保护市政机关、水厂、电厂,维持治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当年没有这位老人冒死相劝,这个城市的许多风景我们就只能从老照片里看到了。

哪里最脏就到哪里去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隐退了20多年的张公制突然变得精神抖擞,他说:“解放前我已气息奄奄,解放后我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同年10月,召开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张公制被推选为会议副主席,这一年他73岁。此后 ,他又当选青岛市政协副主席。1950年9月,任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也成了青岛历史上最年长的副市长。

“担任副市长时父亲分管的是文教卫生方面的工作,虽然那时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对工作非常积极。”据张侃介绍,1952年3月,美帝国主义对中朝发动细菌战,在青岛市郊洒下大批带菌的苍蝇,公共卫生工作成为保证生产的中心任务。“那时候他每天都要去棚户区和大粪场视察,他常说哪里最脏就要到哪里去。”张侃回忆,那时候团岛的粪池是周边粪肥的来源,也是蚊蝇的滋生地。通过一次次在粪场与技术人员的研究和讨论,张公制用发酵粪便制成有机肥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外他还不断去棚户区、商业区检查,并在全市将爱国卫生工作宣传到户,带动全民共同维护城市卫生。就这样青岛市当年被评为了全国卫生模范城市,张公制本人也被授予了全国爱国卫生模范的称号。

在授奖大会上,国务院向青岛市颁发了8亿元旧币的奖金。张公制在回程途中一夜没合眼,他在考虑到底怎样利用好这笔钱。回青后

[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