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二天,他马上去市长办公室作了汇报,提议用奖金在市内各区和崂山建低价收费的大众澡堂,让市民讲个人卫生。建议获得批准后 ,从选址、设计到建筑施工,他都亲自抓,不到半年的时间,大众澡堂就全部落成了。
文物捐掉一件不留
“父亲常说把这些文物捐给国家,一定比放在自己家里保存得好。”张侃说父亲生平喜爱收藏名人字画。刚解放的时候,他就向有关部门捐献过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部分手稿等珍贵文物。
安丘的张氏家族历代名家辈出,以篆刻、书法、绘画、诗文著称,并长于鉴赏,有些字画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其价值不可估量。张侃告诉记者,1966年父亲去世前,虽病重却非常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他亲自挑选了家藏的41件精品,上交政府,以防被误作“四旧”而损毁 。“因为当时的情况来不及把所有文物都捐出,所以在1971年,我们又按照他老人家的遗愿将另外的213件字画全部捐给了青岛市博物馆。”这样一来 ,张公制一家先后向国家捐赠了254件文物。翻看起张家的捐赠清单,《董其昌临古精品册》,丁佛言书法篆刻,何绍基书法对联,高凤翰的右手画册、诗稿、书信,康有为的书法等名家真迹赫然在列。从文物价值上来说,单是董其昌的画近年来就在拍卖市场上频频拍出千万元的高价。而“藏宝于国”的思想也已经深植于张家后人的心中,在张侃先生家中采访时,记者没有看到一幅名人字画。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黄默
[编辑:苏青]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