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登鹤山赏秋 品“柿”间美味
金秋十月,秋风轻拂胶东大地,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的鹤山,正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千亩柿子树枝繁叶茂,圆润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黄得耀眼、红得透亮,宛如无数盏小灯笼点亮山坡。微风拂过,果香阵阵,将山野晕染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里的醉人秋景,吸引着威海、潍坊等地市民专程而来,共赴这场“秋日之约”。
百年柿园的自然馈赠
“我每年都要到鹤山来采摘柿子,这里的柿子特别脆、甜,每次来都是大包小包地买。都说‘柿柿如意’,我想把这个好寓意带给身边的亲戚和朋友,一起来分享美好的秋天。”10月20日,来自青岛市区的游客李晓宏说。
鹤山,作为崂山北部支脉,坐落于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境内,主峰海拔223米,因北峰有一巨石形似仙鹤而得名,自带灵动的自然气韵。而山脚下的这片柿园,更是当地的“宝贝疙瘩”,不仅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柿园,多棵柿子树的树龄已超百年。这里受海洋性气候调节,四季温润,避免了极端天气对柿子树的影响;酸碱适宜的土壤,为柿子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山谷间流淌的溪流,更是为柿子树注入了清甜的水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柿子,品种丰富且口感独特:脆甜柿咬下去爽脆多汁,甜而不腻;软甜柿则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每一个柿子都带着阳光与泥土的芬芳,让鹤山成为远近闻名的“柿子之乡”。
每年10月下旬,鹤山柿子便进入收获期,采摘期可持续一个多月。此时的柿园,褪去了夏日的翠绿,换上了秋日的金黄,成片的柿子林一片红火与喜庆,远远望去,连片的果树像披上了一层“金纱”,沉甸甸的柿子将枝条压得微微下垂,仿佛在向人们招手,邀请大家共赴这场秋日的丰收盛宴。
沉浸式体验采摘之乐
眼下的鹤山,处处是热闹的采摘场景。清晨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柿园里就迎来了第一批游客。他们手提竹篮,穿梭在柿子林间,开启了一天的采摘之旅。
“鹤山的柿子,去年尝过便念念不忘,甜而不腻、口感软糯,今天特地带着家人来,既能摘柿子,又能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太舒服了!”游客于丽艳一边帮孩子把柿子放进篮子,一边笑着说。而游客郭云则对脆甜柿情有独钟:“鹤山柿子吃起来像苹果一样脆脆的,很香甜。我每年都过来,这边的风景也好,柿子是无公害的,我每年都采一些回去跟朋友们分享。”
除了采摘柿子,游客还会沿着鹤山步道登山赏景,在大山深处的“天然氧吧”深呼吸,俯瞰漫山遍野的金色柿园。游客玩累了还可以走进山脚下的农家院,品尝地道的农家宴,如贴饼子、炖土鸡、炒山菜等,每一道菜都带着山野的淳朴风味,让一场采摘之旅变得丰富又惬意。
小柿子成乡村振兴“摇钱果”
对于鹤山脚下的种植户来说,金秋的柿子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增收的“宝贝”。即墨区鳌山卫街道的种植户胡爱仑,和老伴一起打理着一个10亩的果园,园子里种着樱桃树、桃树、苹果树、柿子树,春天摘樱桃,秋天收苹果、桃子和柿子,一年四季都有忙碌的身影,也有丰收的盼头。
“现在正是鹤山柿子节期间,每天过来的游客特别多,他们来了都爱买几斤柿子带回去,一天下来能卖不少!”胡爱仑说起自家的柿子,脸上满是笑意,“咱这靠着鹤山风景区,游客多,收入好着呢,可沾了这好山好水的光啦!”
记者了解到,随着“鹤山柿子节”名气的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带动了柿子的销售,还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的发展。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凭借地道的农家菜吸引游客;有的村民则摆摊售卖柿子干、柿子酱等深加工产品,让柿子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每到金秋时节,挂满枝头的甜柿就成了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鹤山脚下附近村庄最亮眼的“名片”,更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据鳌山卫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街道通过举办“鹤山柿子节”、完善采摘园基础设施、加强“鹤山柿子”品牌宣传等方式,不断推动柿子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既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鲜活动力。数据显示,仅柿子一项,每年就能为当地种植户人均增收近万元,曾经的“小众水果”,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张涛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