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值过亿,六千亩马家沟芹菜收获忙
平度市李园街道的马家沟芹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叶茎嫩黄、梗直空心、清香酥脆等独特品质而闻名。近日,记者走访沁(芹)园春蔬高品质蔬菜种植基地了解到,往年芹菜多在立冬前后集中收获,今年基地负责人李燕和种植户们为增加产量,抓住晴好天气,积极浇水施肥,将收获期延后了十多天,希望芹菜在入库前能再长大一些。今年芹菜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价格较去年有所上涨。
马家沟芹菜推迟收获期
在沁(芹)园春蔬高品质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成片的芹菜绿意盎然,砍收、剪根、打捆、装箱,李燕正带领多名工人紧张地忙碌着。“芹菜怕涝,今年前期雨水偏多,芹菜生长受限。”李燕一边忙碌一边介绍,“往年这个时候,芹菜一般能长到一米左右,今年个头只有七八十厘米。”
“往年立冬前后一周是芹菜的集中收获期,收获后会统一存入冷库窖藏10到15天,再进行包装,陆续供应市场。”李燕说,今年,收获时间有所调整,但仍会在天冷前全部收完。为防止芹菜受冻,今年整体收获时间比去年推迟约十天。
产量虽降低但价格上涨
马家沟芹菜作为平度市国家地标保护农产品之一,2008年,曾搭乘“神舟七号”遨游太空,经过六年选育,培育出“航马1号”和“航马2号”两个优质品种。2014年,它又随“大洋一号”科考船环游地球,并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2800米深海进行重压试验,进一步提升了品质与产量。
李燕的丈夫代汝宝主要负责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他从已分选好的芹菜中拿起两根嫩茎,轻轻一掰,发出清脆的响声。“预售前,芹菜会进行分级处理。外梗处理后可直接进入批发市场;劈掉二梗的可装普通礼盒销往商超;芹芯则是芹菜最精华的部分,被称为‘玻璃脆’,其中的‘精芯脆’尤为稀少,价格也最高。”代汝宝表示,马家沟芹菜已实现四季种植,但冬季上市的口感最佳,特别是冷库窖藏后,营养成分回流,口感更加清脆。今年芹菜产量虽降,价格却明显上涨,目前地头售价在每斤3.5元至4.5元,“玻璃脆”的价格区间为68元到168元。
代汝宝介绍:“我们种植过程中使用豆粕发酵制成的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叶面喷施牛奶和硒肥,以提升芹菜的营养价值。在病害防控方面,采用微生物菌剂,并配合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这些措施都显著提高了马家沟芹菜的品质。”
马家沟芹菜年产值超亿元
据李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辖区内马家沟芹菜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量约3000万公斤,年产值达1.2亿元。街道农业中心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从年初至今未发现农药超标或品质不合格现象。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提升”行动,重点对芹菜生产环节进行监管,未出现使用禁限用农药或常规农残超标问题。
今年5月27日,马家沟芹菜获得中国贸促会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证,这也是青岛地区首张该类证书,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今年6月,街道协助青岛马家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功参展大湾区“平度优农”产品展会,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街道将加强质量检测,建立“双随机”抽检制度,随机选择时间和种植户进行抽检,严防农残超标或品质不佳的产品流入市场,维护马家沟芹菜品牌形象。加强巡查监管,日常对市场流通及种植环节开展巡查,查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必要时联合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执法。深化政企合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助力品牌溢价。
■深读一点
“马芹”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马家沟芹菜虽凭借品牌效应在市场上价格理想,但与其他农产品一样,产品附加值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包装和销售环节,外层芹菜茎常被剔除,造成资源浪费。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部分企业正积极探索深加工路径。
“芹菜全身都是宝,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理肠道等多种健康功效。”李燕表示,过去人们主要食用芹菜茎,如今不少企业通过创新,将芹菜开发成芹菜茶、芹菜汁、芹菜粉、芹菜压片和芹菜酵素等健康食品,还推出芹菜面条、水饺、包子、饼干等衍生产品。深加工不仅减少了原料浪费,也克服了芹菜不易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的短板,为线上销售与市场拓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马丙政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