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企业埋怨招人难、留人难,一边是员工没有归属感频频流动。双方各有什么心事呢?记者采访了部分用工单位负责人和服务业一线员工,把他们的想法分享出来,算是劳资双方“隔空对话”。
厨师:
不给涨工资想换地方
28岁的小赵在浮山后一家饭店工作。在这家饭店,他已经干了5年,这是他最久的一份工作,但是他却越干越没劲,开始萌生去意。“上个月给老板商量涨工资,没同意。我想换换环境了。”小赵说,他来青岛已经七八年了,进入厨师行业有6年多。在这家饭店,他的工资几年来从1900元涨到了3300元,但是他还是觉得看不清未来。“我从东北老家来青岛闯荡这么久,现在还是没个自己的地方,只能住在店里的员工宿舍。工资也攒不下多少,这么多年还是什么条件都不具备,也成不了家,觉得没啥奔头。”小赵说,说实话跟着这个老板干的年数不短,店里目前也比较困难,但是他觉得自己该为未来想想了。“最大的梦想就是在青岛安家。”小赵说,趁着年轻他想再拼拼,找个挣钱更多的地方,多几百元也是好的,目前,他已经私下到几家饭店面试了。
饭店老板:
培训及福利都是投入
对于厨师们 “跟着薪情走”的想法,饭店经营者们也有苦衷,他们认为,发到手的工资是一部分,其实培训、福利都是企业的投入,而且学到了技术在身上,最终还是对个人有益。“厨师的水平是一个饭店的脸面,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市北区绝城芋儿鸡饭店曹经理说,为了提高厨师水平,他经常带着厨师在青岛的流行餐厅试菜、品尝,费用都是店里出。去年还专门带着厨师去成都学习了半个月,期间的所有费用都是店里报销,而且工资正常开。“就这个投入就有六七千元。”曹经理说,这是花在员工成长上的投入,员工自己也受益。可即便是这样,还有刚培训没多久的厨师跳槽了,就因为另一家饭店每月多发300元工资。“有个年轻厨师一直想培养培养,还给他买了iphone手机,就这样他还是离职了。”他无奈地说。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