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对讲机里讲价现金交易 记者随渔民出海收货

2014-10-20 10:42:23
责任编辑:铿锵

渔民并不仅仅是捕捞,还有一种收货船,从海里的渔船上收货,送到码头上 。和其他渔民一样,收货船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渔民不仅要忍受枯燥寂寞,还要面对恶劣气候的挑战 ,充满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近日,城市信报记者来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镇西杨家洼村,跟随收货船渔民出海收货,体验收货船渔民的24小时海上生活。

A

上百斤螃蟹,几分钟分拣完毕

10月16日中午,尹衍波顶着太阳,走到码头上看了看正在加油的渔船,决定11点半就出发,赶在大风来临之前再去收一次货。

尹衍波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镇的一名船主,拥有一艘190马力的收货船,船上摆放了12个货箱,40多个塑料筐,在船舱内部,还有一块空间可以用来放置海鲜。

收货船也是渔船,不过不负责捕捞作业,仅仅负责运货。收货船主要就是从茫茫大海上四处散布的各条渔船当中,收取他们捕捞的鱼虾,然后转运到岸上,“我们更多的是像海上运货商”。

尹衍波今年39岁了,7年前,尹衍波瞅准商机,花了15万元购买了今天出海的渔船,专门在海上跑收货生意。渔业生产主要是春秋两季,最好的时候,仅仅一个秋季,尹衍波生意就能达到十几万,这就意味着一年就可以将买船钱赚出来。

不过,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了。谈到今年收成时,尹衍波有些情绪低落,现在若想再买同样一条船就需要50万元,但是想赚回钱却难了很多。“现在一个秋季也不过才能赚四五万元,跟以前没法比。”尹衍波说。

为什么当初投入收货这个行业?面对城市信报记者疑问,尹衍波笑了笑,说:“因为咱们有码头,有自己的船帮,也就有稳定货源。如果没有这个做基础,就是有收货船,在海上你也收不到货。”

尹衍波所说的码头,最多时能停放30多艘渔船,而这还不是最大的,“最大的北码头,一次性能停200多艘渔船呢。”而他所说的船帮,也是由经常在他的码头上停靠的渔船组成。

随着缆绳解开,船长老李发动了渔船,“突突突……”,渔船喷着黑烟开始缓缓离开渔港。“一路顺风!”尹衍波家人在岸上大声喊道。

整条收货船上,总共有4个人,分别是船主尹衍波、船长老李,以及两个小工小马和石柄柱。老李全名叫李合进,今年已经43岁了,是一名有着25年海上生活经验的老渔民。

16日下午,在大海上奔波了3个多小时后,城市信报记者看着窗外的海景,早已没有了初始的激动心情。这个时侯,老李终于看到了出港时就联系到的生产船。

“在你左边 ,是不是有两艘渔船?”“对对,你们到了?”……借助于对讲机,老李很快与生产船通过参照物确定了对方位置。又经过了1个多小时后,才看清生产船全貌。

在离生产船还有50米的时候,老李减小了动力,借助惯性开始缓缓靠近 。而此时,石柄柱和小马已经在船头船尾就位,将缆绳抛到生产船上,套住对方船桩后,两人快速地将缆绳在收货船船桩上绕几圈,随着波涛的力量,两人不断拽紧绳索,拉近两条船。

“一二三,当心!”一切稳当以后,生产船上的渔民将早已装好的螃蟹合力抬到收货船上。随后,尹衍波、石柄柱、小马三个人齐上阵,分拣螃蟹。大小不同、是死是活,有没有受损,都成为了分拣标准。“螃蟹缺胳膊断腿、背上有裂缝的,这种饭店不要,我们也不收 。”船长老李喊道。尹衍波三个人只要拿手一捏,就知道一只螃蟹的轻重死活,三个人埋头苦干,分拣速度非常快,上百斤螃蟹,几分钟内就分拣完成。

“现在人工费涨了不少,一个小工每天就是500元,按天算钱。”尹衍波为城市信报记者介绍,现在渔民的人工费上涨,按天算钱的话,小马、石柄柱一天分别要给500元,船长老李则是一天600元。

据调查,在以往,人工费最初是按照年来结算,一年打鱼基本上就是忙碌7个月,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元旦春节前也许可以利用储存起来的海鲜供应市场。后来海货产量不高,船主赚钱不多,慢慢就变成了按季节算钱,据一名渔民介绍,一个秋季开价三万元。再往后,改成了按月算钱,来自日照的安师傅表示,按月算钱基本工资都要1万元,高的话要1.8万元。最后就变成了小马、老李的按天算钱,“不出海就不算钱,出海才算钱。”尹衍波说。

同样在西杨家洼村的杨船长,则告诉城市信报记者,现在船上都是雇的短工,长工根本养不起,一天一个人就要开500元。

B

现金交易,出海要带两万现金

收货的工作,简单的说就是清点、打包、称重、结账。在交易过程中,讨价还价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大螃蟹35斤。”石柄柱奋力地提起打包好的螃蟹,用秤砣称重。来自鲁日船渔36338号渔船的苏船长一听就不乐意了,“明明是36斤!”

为了这一斤,两个人互相争执,谁也不服谁。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还是按照36斤计重,但是这一斤的钱,用烟来顶账。

除了尹衍波等3人分拣打包称重,老李则必须在值班室值守,同时也承担起了记账结账任务。这也是收货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老李的工作是最轻松,但也是压力最大。最轻松,是因为他是船长,不能离开驾驶室,只要负责记账结账就可以,而其余三个人,包括尹衍波在收货时,都要齐上阵。说老李工作压力最大,也同样是因为船长,必须要为全船负责,时刻要照顾着船上的各种机械、货物、船员。

随着一包包螃蟹称重,老李也在账本上记下一个个数字,分别注明大螃蟹还是小螃蟹、或者鳗鱼。

因为在海上没法刷卡,而渔民又不放心赊账,于是现金交易成为了主流方式。在老李所携带的那个黑色手提包内,里面大约装了两万元现金,专门用来结账。

据尹衍波介绍,一般情况下,都是用现金交易,“毕竟人拿到钱心里才踏实”,但是在咱们码头停靠的渔船,可以回到岸上再交易。除了现金,柴油、煤气、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甚至烟酒,也可以用来抵账。“在春季的时候,渔船一般出海时间长,更会用些生活必需品抵账,秋季风大出海时间短,更多的还是现金交易。”

随着一艘艘渔船收货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下午6点,此时海上已经全黑了,远处开始出现一排排灯光。“那都是渔船亮起的泊位灯,向别的船标明自身位置。”老李介绍说。

尽管由于晚上视线不好,但是本船帮的渔船还没有收货完毕。尹衍波决定,晚上继续收货。“天气预报明天将会有6至7级大风,也许今晚就会出现,必须抓紧时间收货,否则风一大,船就靠不上去了。”尹衍波说。

随着海风逐渐大了起来,船身摇晃得有些厉害。收货船一口气在一个小时内连续收了三艘生产船。

其中,在接近一条生产船时,差点发生船员坠海事故。老李小心翼翼地操纵着收货船,缓缓接近生产船,甩缆绳套船桩贴近搬货 ,一切进行顺利。然而就在这时,由于两艘船起伏太大,套住的缆绳竟然脱落了,直接导致两艘船渐渐分开。顿时引起了人们一阵惊呼。值得庆幸的是,并没有人站在两船中央,也没有货物正在搬运,否则一旦发生坠海事故,夜黑风高浪急,后果难以想象。

C

跑出40海里,9小时收了10条船

忙碌的收货,一直持续到16日晚上9点,而此时收货船已经来到了东经120°09′,北纬35°09′的位置。据老李估计,这里离灵山岛至少有40海里远,“白天的话,你往那边看,就能看到日照了。”

与此同时,曾经喧闹一时的对讲机也忽然变得一片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尽管老李、尹衍波在对讲机前使劲呼叫,也没有人应答。

趁着这个机会,老李开始紧张地盘点账单,“螃蟹748斤,鳗鱼340斤,这是今天收的货。”

“今天的关系船,也就是咱们船帮的船,十条都已经收货完毕,接下来大家就可以轮流休息值班了。”尹衍波说,“下半夜就是等待,看附近有没有船主动呼叫我们。”

小马被安排第一个值班,而老李就缩身在驾驶舱背后休息室内。“睡在这里接受信息方便,随时能够了解船内机械状况。”老李说,“如果收到呼叫,我只要在驾驶舱内大喊,小马在船头舱内就能听到,从而叫醒大家。”

据城市信报记者了解,每次收货船出来,在关系船收完后,晚上这会儿是大家最长的休息时间。而在平时,大家只能根据老李估计行驶时间,自主休息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

在渔船上,睡觉应该在哪里?根据城市信报记者观察,整艘收货船总共有三处可以睡觉的地方,分别是前舱、驾驶舱及后舱。其中三个地方,各有优劣。

在前舱内,面积上可以说是最大,里面有两张床铺,但是高度有限,仅仅只有一个成年人单膝跪地直起腰的高度。这意味着,在这里面,渔民只能蹲着走路。除了高度,船头舱也是最颠簸的地方。不过小马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睡觉。“这儿最舒服,又大又静。”小马向城市信报记者介绍。

在后舱 ,睡觉的空间则隐藏在厨房甲板下面,这里是最稳当,一点都不颠簸。尹衍波告诉城市信报记者,如果晕船的话,只要到后舱 ,就不会晕了。不过这里美中不足的是,临近发动机舱,噪音巨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怕会失眠。

驾驶舱内,人能够站立空间非常狭窄,三个人挤在舱里的话,几乎就没法转身,而驾驶舱高度也大约在180厘米左右。在驾驶舱后方,分为了上下两部分,每个里面只有长不到2米,宽不到半米的空间,其中上面那个就是船长老李的休息室,下面则是石柄柱的床铺。石柄柱担任着与老李轮流掌舵的任务,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人在驾驶舱内值班。

驾驶舱内休息室,既不吵也不颠簸,可谓绝妙之地,但是空间太小,进出很不方便。 收货船之间对讲机里竞价

在收货过程中,城市信报记者发现,当老李报价大螃蟹15元一斤、小螃蟹5元一斤后,对讲机里就吵开了。有的船老板就直接表示,“价格太低了,人家收是18元一斤,不卖给你们了。”

据老李介绍,收货船现在数量也不少,竞争也很激烈,有时候在对讲机里面就会展开竞价,不少生产船船长就会选择出价高的,“人都是选择价高的不是”。但是老李同时透露,不是价格高就一定好,像18元一斤的大螃蟹,对螃蟹尺寸重量要求比较高,近1斤重的才能算是大螃蟹,像七八两一只的,都算不到大螃蟹里面。

据老李介绍,以收货船所在101-8渔区为例,这么一个小渔区,在日照这一片就有四五条收货船,一个小渔区里面有两艘收货船就算满了,现在已经超了很多。

据小港海鲜市场一名李姓供货商介绍,收货船出现最早约是8年前。现在数量增加不少,其中在沙子口港口,靠岸的渔船中,有七成都是收货船,只有三成才是生产船。这一点,尹衍波也认同,他自己已经在收货船上干了有十余年了。

对于收货船出现的原因,供货商李老板分析道,由于人工、油费成本的增加,海货捕捞量减少,使得不少渔船为了赚回本钱,只能尽量长时间在海上作业,或者出远海。这种情况下,当天打捞的货,无法及时送到岸上卖出就会砸在渔民手里,于是收货船就应运而生,专门为渔船收获,送回岸上贩卖,同时为渔民捎去生活必需品。

李老板说,如果没有收货船,海货市场价格就不会波动这么大。有了收货船,在外海捕捞作业的渔民,也就对市场上海鲜价格信息掌握比较灵活。

◎海上渔民生活

直接掰开螃蟹,啃两口就扔

相信不少没出过海的人,都会认为在海上渔民顿顿吃海鲜,应该非常爽快,城市信报记者在登船前也是抱着这个想法。不过登船后才发现,收货船上的饭菜里根本没有一点海鲜。

风平浪静的时候,兼职厨师的小马就在床头上摆一口大铁锅,16日晚餐是白菜猪肉、酱油洋葱、葱蘸大酱,除了留下一个人在驾驶舱值班外,大家就随意或坐或蹲,围着大铁锅,吹着海风,随着波涛起伏,撕着白面饼,大口吃菜。

据尹衍波介绍,收货船一般是两天出一次海,所以物资补充还是比较及时,能够经常吃肉,一般一天会有两顿饭,早晨和晚上各一顿,但是如果忙起来的话,可能一天也就一顿了,第二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

不过,吃不了正餐,打打牙祭也是可以的。收货之余,小马会挑一些刚死的、缺胳膊断腿的螃蟹,直接放在锅中一煮,不需要添加任何调料,味道鲜美。

“你这样吃饭太细了,不用,直接掰开吃蟹肉就是了,蟹腿不用吃。”尹衍波看着城市信报记者在吃蟹腿时,忍不住说道。随后他直接掰开一只螃蟹,啃了两口里面的蟹肉,然后直接丢到海里。城市信报记者只想用个网络用词:真是暴(gan)殄(de)天(piao)物(liang)啊 !

尹衍波还传授了挑螃蟹的秘籍,主要看螃蟹身体两侧最尖锐那个角,如果这里丰满就说明肉充实,或者可以按按肚子,如果硬邦邦的话,说明肉也很充足。

烟酒、吹牛成了最大的消遣

茫茫大海,一望无际,不管开多久,外面的景色几乎一成不变,永远是海水。时间长了,让人感觉颇为无趣。而经常出海的渔民,更是对这样的景色提不起兴趣,繁重的工作、没有固定的作息,让渔民之间也没有聊天欲望,烟酒就成了打发时间的好东西。

出海时,收货船上带了两提崂山啤酒,藏在货舱里,用帆布盖上,打算在吃海鲜的时候喝酒。不过这样也挡不住生产船上眼尖的渔民。

在与鲁日山渔63999号渔船收货时,一名渔民就发现了藏在货仓中的啤酒,缠着尹衍波硬是要来4瓶。而随后转到下一条生产船时,对方也主动要酒。原来,生产船出海已久,自带的酒早就没有了,一听闻收货船上有酒,立刻就通过对讲机“通风报信”。

除了酒,烟也是渔民在无聊时提神的好东西。在驾驶舱内,老李烟瘾就非常大,几乎一小时能来一根。不少生产船在结账时,顺走一包烟更是家常便饭。

35岁的小马,来自河北,已经在青岛待了7年。一上船,他就钻到前舱里面睡觉,睡不着就看手机。面对城市信报记者,小马总是称自己在青岛市区某个连锁酒店干酒店管理,一个月能有6000元收入,一年干满7个月就可以,还安排过6个大学生就业,只是嫌钱少才来这里。

不过,面对到底是哪所酒店的追问,小马死活不肯说。而老李更是不屑一顾,反问一个月6000元,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这么好的活还会来干这个?

生产船渔民最长能睡30分钟

收货船上的渔民,好歹晚上还有几个小时休息时间,而生产船上的渔民,几乎就没有休息时间可言。

据老李介绍,生产船一般是两个半小时起网一次,起网后除了船长,其余人都要上阵分拣海鲜。刚捕上来的海鲜,都混着杂物,渔民必须从一大堆混了泥巴、石头、其他海鲜的捕捞物中,挑出需要的螃蟹、鳗鱼等。

鲁日山渔63999号渔船的孔船长告诉城市信报记者,他们平时以船为家,出海以后非常忙碌,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一般就抽空眯10分钟左右。而一名渔民则表示,自己出海已经五天了,昼夜不停下网起网分拣海鲜,期间睡觉最长才30分钟。

除了休息,吃饭也是一大难题。据孔船长介绍,尽管在出海时,渔船已经备齐菜肉,但总有吃完的一天,接下来就只能顿顿吃鱼,吃够了也必须吃。说到这里,小马诙谐地插了一句,“他们看见鱼就跟看见仇人一样。”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