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对讲机里讲价现金交易 记者随渔民出海收货

2014-10-20 10:42:23
责任编辑:铿锵


 

采访中,城市信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开海以来,人工费、油费成本增加,而海鲜价格降低,不少渔民感觉从大海里获取收益逐渐走低,甚至不少人准备退出这个行业。来自日照的安师傅就告诉记者,今年海货最少的时候才卖了3000元,也就刚刚够油钱,还没有计算三个工人的人工费。像这种情况很普遍,不少年轻人都不出海,大多都是40岁以上的人。

成本一天达到4400元

今年以来,渔民打鱼的成本逐步攀升,主要集中在人工费和油费。

在采访中,城市信报记者调查发现,以尹衍波雇的收货船为例,船长老李一天人工费是600元,主要负责开船兼记账,小马和安炳柱一天500元,负责船上所有杂活。“现在一天500元还是少了,最高的时候达到800元呢。不过也有更少的,一天才400元。”小马说。

来自日照的安师傅表示,他船上雇了3个工人,以前是一人一天600元,现在已经涨到800元。

在鲁日船渔36338号渔船上作业的刘师傅,是按季结算工资的,一个秋季开价是3万元。而如今像刘师傅一样的长工已经很少见了。

除了人工费,油费也是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尹衍波为城市信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出海一天一夜,“至少要烧掉两个油”,这里的两个油并不是开车时的油,是指两桶柴油,每桶就是200升,一桶就是1400元。这意味出海24小时,人工费加油钱,已经到了4400元。

海货价格却在逐渐走低

在成本逐步攀升的同时,海货价格却在逐渐走低。

“今年海上生产,海鲜价格便宜、人工费贵。”船长老李的一句话,道出了今年渔业生产的辛酸。据老李介绍,八带现在售价就是6元一斤,以前可是9元一斤,下降了约三分之一。收益一年不如一年。

安师傅表示,现在一斤大螃蟹,从渔民手中收货价格为15元~18元,小螃蟹5元~7元。以前是一斤二三十元,2012年最贵,“达到40元一斤”。

来自日照的安师傅表示,今年海货最少的时候一次性卖了3000元,也就刚刚够油钱,还没有计算三个工人的人工费。像这种情况很普遍,最多一次海货才卖了4000多元,差不了几百元。今年开海以来,一次性卖货能超过4000元的,不过十来次。

而老李更是直接,今年禁渔期就卖掉了自家渔船,解散了两个雇的工人,然后来尹衍波这里当船长,干一天领一天钱。

“生产船效益都不好,收货船自然也会跟着走低。”尹衍波说,“前几年一个秋季能赚十几万,现在一个秋季能有四五万就不错了。”

十网才能捕捞30斤鳗鱼

在利润逐渐走低的同时,渔民捕捞量也在大幅降低。

“现在赚钱少了”,看着收货船,船主尹衍波叹气说。12个货箱,只装满了6个,其中4个装的螃蟹,2个装的是鳗鱼。

城市信报记者在老李手中看到,16日中午至17日中午,收货船出海一天,总共收了900余斤螃蟹,400多斤鳗鱼。而这个数据,尹衍波表示和今年开海以来,差了一半,10月上旬,最多一次收了3000斤海货,这些数字基本上就是保本。

收货船收的货物不给力,这也说明生产船产量不多。

在西杨家洼村杨船长的船上,先后十次下网,才捞起大约30斤鳗鱼,每两三网才会有一波螃蟹,而在以前,一网下去,就能捞出100斤左右的螃蟹。

杨船长出海两天,才捞了160余斤螃蟹,可惜的是,有60余斤因为养殖不善,不是受损严重就是已经死亡,被拒收,只好抛到大海中。“十网30斤鳗鱼,差太远了。上次收货的时候,三网还卖了244斤。”尹衍波说。

鲁日山渔63999号渔船的孔船长表示,自己出海五六天了,才卖了两次货,其中第二次大概卖了1200元。算算自己的人工费、油钱,这两次货要是卖不到八九千,根本没法回本。

偷捕、污染导致产量下降

鲁日船渔36338号渔船苏船长猜测,可能跟市场有关,最近消费的也少了,导致货卖不动。“我打算等过了大雪以后就不出海了。虽然不赚钱,但趁这个时候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苏船长说。

综合多位常年打鱼的渔民经验,城市信报记者发现,过度捕捞、偷捕、海水污染等导致洋流破坏,都是造成捕捞量下降的原因。

老李表示,禁渔期有不少渔民偷偷下海捕捞海产品,那个时候,只要捞上来就是钱。“正在母鱼怀孕的时候,把母鱼捞上来了,结果小鱼没法繁殖了,将来产量能不下降吗?”老李说,“现在海水污染也比较严重,到处都泛着白沫,我感觉这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原因。”

而尹衍波告诉城市信报记者,不少港口基建,会导致洋流改变,进而导致原有鱼区消失,新的鱼区又没有及时发现。

下降的捕捞量,增加的成本,迫使不少渔民跑到更远的地方捕捞,或在海上长时间捕捞,而这就促使了收货船的出现。

40岁以下本地渔民几乎消失

在西杨家洼村,城市信报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渔民都是中年男人,其中没有女人,也没有年轻人的身影。而西杨家洼村是个传统渔村,家里几乎户户有船,在这种环境下,年轻人都去了哪里?

多位渔民表示,现在村里40岁以下本地渔民几乎没有。40岁以下渔民,几乎都是来自外地的。对于原因,一名渔民表示,家里有钱的话,谁会舍得让孩子吃这个苦,又脏又累赚钱也少,危险性还高。

在收货船上的小马,现在35岁,从河北来青岛七年了,几乎每年春秋季都来当渔民。而日照的安师傅更是表示,家乡400马力左右的大铁船几乎已经全部停港了,不下海了。因为出海不赚钱,许多渔民就放弃了,甚至连工人每个月1万元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

城市信报记者发现,出海时危险也是隐藏在身边。最明显的就是,渔民为了活动方便,没有一个人穿救生衣,而一旦发生坠海事故,再加上风大浪急,救援几乎无望。

在村里贴的一张悬赏公告上,城市信报记者看到,就在9月14日晚,鲁黄渔养0696号渔船被撞翻,两人落水下落不明。

“干不了多久我也不干了,准备去搞养殖,都是从海里讨生活,养殖最起码轻松一些。”老李说。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琦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