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经到来,又是行业机构或专家出来预测全年走势的时候,其实“新常态”并不难预判,比如在2300万辆巨大基数和限购的共同作用下,假如没有政策的强刺激,中国或许会告别年增10%的车市状态;新能源车经过2014年的持续发酵,2015年将会继续迈步,如果够快的话,我们在公路上将会看到不少新能源车的身影。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14年年底众多经销商“起义”,索要返利成功,其在2015年的话语权势必增长……除此之外,油价、反垄断、年审、售后维修等关乎百姓用车的点滴,都足以让我们对2015年车市充满关注。
新常态1 车市彻底告别高增长
解读:从2003年至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居于高速发展阶段,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增速略低之外,其余年份销量均以10%,甚至30%以上的速度“拔高”。2014年年初,汽车行业对年销量普遍预计为8%,而实际上2014年销量增长6.9%,其中乘用车销量为9.89%,这主要依靠MPV和SUV市场的强悍表现,这两者的年销量增长达到了46.79%和36.44%。
那么2015年呢?记者了解到,依然有机构给出了10%的增长率,不知这10%指的是整体汽车市场,还是乘用车市场。目前中国车市销量达2300万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26% ,在如此巨大基数下,还以10%速度增长那将是个可怕的“信号”,交通、环境都将承受更大的压力。那在没有其他政策刺激,且限购“横行”的时候,恐怕不会实现。
影响:只有健康成长的汽车市场,才能获得足够的“后劲儿”,车市增速“降级”,可能是好事儿。
新常态2 车商取得更多话语权
解读:眼下,经销商与厂家的地位悬殊,这是业界无可争辩的事实。按照厂家要求建店,一个小小的胸章就要200元,一套沙发上万;按照厂家要求提车,只提畅销车还不行,必须得搭配提滞销车型,至于怎么处理?经销商自己看着办。要跟着厂家品牌赚钱,经销商得陪玩得起才行,厂家与经销商的话语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不过2015年会推出全新的《 汽车品牌管理办法》,这是自2004年《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实施之后,最受人们关注的一次变更,里面针对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以及些许问题进行重新阐述和规定,天平向经销商一侧倾斜了不少。再加上2014年年底,不少品牌的经销商采用联合对抗的方式,也从厂家那里获得了平等对话的机会。
影响:车商的话语权大了,与厂家形成制衡,这样才有利于整个产业链条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说,这在2015年是个好的趋势。
新常态3 新能源车迎来“黄金时代”
解读:2014年 ,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都在财政等方面给予了新能源车比较充分的支持,就拿青岛来说吧,关于新能源的补贴渐渐明朗,而充电桩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有些研究机构也在大力推广新充电技术。尽管我们现在依然很少见到新能源车奔跑在公路上,享受补贴的新能源私家车型也相对较少,但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政策面确实对新能源车“上心了”,比如深圳市政府在推出限牌政策中,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将20%的市场增量给予新能源汽车。可以说,2015年 ,在各项政策的持续发力下,新能源汽车必将维持“极速前进”的态势,迎来一次总爆发。
影响:在去年国家推出的新能源推广政策中,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将维持至2020年,接下来几年,将会是新能源车的“春天”。
新常态4 SUV、MPV成自主品牌主要增长点
解读:自2013年年底开始,“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连降”的消息被汽车业界所关注,实际上是连续12个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下降,尽管去年最后三个月自主份额止跌反弹,但从2014年全年来看,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757万辆,销量取得了4.1%的同比增长,市场份额仅为38.4% ,同比下降2.1% 。相比之下,德、美 、韩、法系乘用车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这也就意味着,自主品牌的“大饼”正在被国外品牌“蚕食”。
不过,自主品牌在MPV和SUV的市场表现不错,从2014年11月的销量统计可以看出,轿车仅有吉利帝豪EC7进入前十排行,但在SUV、MPV细分市场中,自主品牌车型牢牢占据着前三甲,哈佛H6、瑞虎、瑞风S3、五菱宏光、宝骏730、长安欧诺表现都很抢眼。2015年SUV、MPV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15万元以内的市场将是自主品牌发展的绝佳机会。
影响:自主品牌轿车弱势,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SUV、MPV和新能源车的机会,这将是其能否长久立足中国车市的关键。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