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范曾赢了官司输掉市场 画作屡遭流拍

2015-01-25 14:02:58
来源:信网综合
责任编辑:尺素

事件发酵席卷整个美术界:

不过,对于范曾经纪人所称的“傅抱石等也用流水式作画”的大师们并没有任何回应,大师与大师之间还是有不同的。

而对于这样的辩解,郭庆祥表示,这样的作画方式此前他确实听说过,但是真正亲眼看到的只有范曾一人,并且从未听说傅抱石等以这样的方式作画。对于收藏有几十张吴冠中画作的郭庆祥来说,他认为,吴冠中的每一幅画创作都十分严谨,构思极少雷同,吴冠中使用真情实感来表现当时的精神,而范曾却完全相反。

当牵扯到更多的人的时候,事情就不仅仅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战争”了。理论家江宏认为,“范曾的画大部分是一样的,比如他画的李白,可以说成是杜甫,也可说成是李时珍,我觉得这个人是把连环画放大的一个人,如果这不纠正,中国画就完了。”曾经范曾的好友、评论家刘传铭表示,这些“流水式”作画的照片的确是范曾的作画方式。他说,这作为一种现象来批评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既然是一种现象,就要寻找根源,“我跟范曾是有感情的,早在1980年代,范曾就曾说出‘我之所以能够成功,内靠官僚,外靠奸商’这样的话,也许他是歪打正着,却使那些想出名未出名、想得到钱、想被市场与体制认同而又得不到认同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是何等的欢欣鼓舞。”

本来,这一桩状告案定于2010年的11月9日开庭,不过最终因为同为被告的媒体《文汇报》提出管辖权质疑而被延期至2011年1月12日。在此段时间内,除了经纪人对外的回应和其学生的解释之外,范曾并没有亲自出面。不过在2010年得12月30日,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在北大成立,范曾受聘与该院,并出任研究院院长。在成立仪式上,范曾在谈到中国绘画走向世界时,他表示“尽管今人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目前就结果来看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可是,为什么不如人意呢?他认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缺乏一个巨大的推动平台无疑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曾有人提出,在2010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这桩案件会不会影响到范曾在拍卖市场上的成绩呢?毕竟在,郭庆祥订购范曾画作的90年代至今,这位大师的作品在拍场上的成绩一路看涨,到2010年范曾的画作每平方尺的价格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2011年胡润艺术品的发表证明了,这位饱受争议的大师在2010年拍场的成绩斐然。不仅位列榜单第一名,全年成交额达到3.9亿元,而且也是首位夺得榜首的国画家。在这3.9亿元的总成交额里面,范曾有3件作品成交价格超过千万。

那么这位大师一共有多少画作被带到了拍场呢?据资料显示,从2000年春季到2011年春季,范曾共有1313幅作品上拍,成交量为1056幅,总成交率在80%左右。而在某项范曾有记录以来的所有上拍画作的统计里,他已成交的拍品有3724幅。当然这里面包括范曾的书法、绘画和一些重复拍卖的作品。

事件暂时告以段落

在经过两次的延期之后,“范曾状告郭庆祥”一案于2011年4月22日开庭审理。6月13日,郭庆祥在北京表示,他已收到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书,判决结果要求他向著名书画家范曾书面道歉,并且赔偿人民币7万元。不久郭庆祥提起上诉,2011年12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原判。郭庆祥代理律师富敏荣,他表示被告郭庆祥对判决不服,将提起申诉。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