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范曾赢了官司输掉市场 画作屡遭流拍

2015-01-25 14:02:58
来源:信网综合
责任编辑:尺素

\

2、“流水线作画”的流拍是咎由自取

范曾的画一再流拍,有人会感到切肤之痛。诚如专业人士所言,范曾不是一个人,他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利益集团,如果范曾倒下去了,就会导致这个利益集团的崩溃。那种在商业的喧嚣中“一切向钱看”,视画画为画人民币的人,自然不爽,因为他们将批量复制、粗制滥造的“商品”高位出手,赚个盆满钵满的美梦恐怕愈发难以实现了。

还有的人会心痛不已。花了不菲的银两买到手的却很可能是“流水线”批量制造出来的产品,眼瞅着范曾的画作在拍卖会上流拍不止,恐怕今后在其他交易市场上行情也会呈“高台跳水”之势,愈发不招人待见,这种套牢的滋味真不好受。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拍卖大潮下,购画仿佛买个保险箱、原始股,随时瞄着市场曲线,憋着高抛,此种“一夜暴富”的诱惑会伤人的。想来投资者今后是会倍加当心这种烫手的山芋的。

面对流拍及由此扩及的市场效应,“坐四望五”的“大师”范曾,其心境如何自不待言。但流水线作画的流拍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指出,范曾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作品,根本就不是艺术品,它就是一件普通的商品。他长期流水线作画,自我复制、题材内容千篇一律,是在搞商品经营,等买主下单了再生产。如此“生产”出来的画作,唯有制作,那里还有什么创作?唯有蒙人赚钱的心思,哪里还有执著创新的艺术追求?把艺术作为商品对待,不能不说是对艺术本体的不尊重、不敬畏,如此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为真正的艺术家所不齿。

更令人厌恶的是,范曾不仅靠商品生产式的“流水作画”愚弄消费者,而且还靠炒作、包装、资本乃至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法抬高价格。范曾的好友刘传铭先生曾披露范曾的“座右铭”就是“内靠官僚、外靠奸商”。他靠“拉关系”、“攀地位”、“做明星”来自吹自擂,来扬名显达。他为自己制造的各种各样的光环,有目共睹。他用黑市商贩的无赖行为“欺行霸市”,在艺术殿堂里吆五喝六,容不得他人基于事实所作的批评,其骄横之状,溢于言表,已到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地步了。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