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夏季美食记忆:升华市井文化的散啤

2015-07-22 15:36:21
来源:信网综合
责任编辑:光影

\

一到夏季,青岛大街小巷的桶装散啤每天忙不迭地迎来送往。要么围小桌坐马扎、一盘炒蛤蜊或是一碟花生米,推杯换盏中增进感情;要么打酒回家,一个塑料袋拎上三五斤酒,做几个小菜独饮——这是散啤带给青岛人金不换的惬意生活。

青岛啤酒驰名海内外,而正规的青岛散啤酒才是青岛本地人最最钟爱的,每日新鲜供应,像鲜奶一般送上餐桌,全球唯一采用特制塑料袋承装的啤酒,能否从袋子里精确的将“她”倾倒到杯子里也是判断你是否哈大了的很好标准........

上世纪80年代起,“啤酒装进塑料袋”就已经成为岛城闻名全国的一大怪,亦成为外地人来青在街头巷尾感受到的最生动的岛城土著文化。对岛城土著来说,喝散啤的最佳地点不是啤酒城或者是啤酒街,而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酒馆、啤酒屋。在青岛,恐怕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散啤故事。这种奇妙的液体,已经深深沁入了青岛人的血液中,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

正如四川人围着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大吃特吃,北京人喝着大碗茶“套词”、抿着“小二”涮羊肉一样,海边长大的青岛人独爱一口散啤酒。每天市民喝的几乎都是当日生产的最新鲜的青岛啤酒,这是只有青岛人才能够享受的特权。

随着气温的升高,大街上,喝散啤,吃蛤蜊成了夏日岛城一道特有的风景。银晃晃的散啤桶摆满了岛城的大街小巷、酒店商铺,每天忙不迭地迎来送往;泛着白沫、金黄色的酒端上来,猛灌一口,那才真是叫爽。难怪很多曾经到过青岛的外地人开玩笑说,夏天一踏上青岛,就能闻到让人流口水的散啤味。爽性地大口喝散啤成了岛城独特的夏日文化。

在夏天里,相对于瓶装的啤酒,散啤无论是新鲜度还是口味口感都胜一筹。散啤也称生啤酒,发酵工艺与瓶啤相似,采用的原料都是用大麦、啤酒花、水、淀粉辅助原料和啤酒酵母发酵制成的。只不过散啤没有经过高温灭菌工序,酒内活酵母、微生物及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因此它的味道没有瓶装啤酒那么冲,散发出新鲜酒花的香气,更香更清爽。

散啤在0℃时灌装到保鲜桶,并直接从生产厂运输到销售终端,减少了环节,保证了啤酒的新鲜度。而且,它始终保持0℃,让人喝起来有冰凉的口感,而又比冰镇的瓶啤顺口。

青岛的散啤能好到什么程度呢——你别管店有多大,七八平方米照样出名;你别管位置多偏,拐弯抹角也有人开着大奔找上门来;你别管房子多破旧,只要不拆迁,十年二十年名声远扬——全凭一个“酒”字。

还真有人把散啤当成消暑的饮料。经常看到,烈日下,有骑车人把车子找个地方一靠,到路边的商店里:“老板,打一个酒”。酒很快打好,接过来,“咕咕咚咚”一大口,然后惬意地摸摸嘴,接着又是一阵鲸饮。不到两分钟,一斤酒下肚,骑车走人。还有老哥俩,闲着没事,傍晚时分,拿着小马扎,相约到小区菜市场旁的小卖部里,要上两杯散啤,就地一坐,滋滋润润地喝上了,那平静的幸福和满足,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脸上。

如果你认为,光着膀子、坐着马扎、端着杯子、喝酒不叫喝酒叫“哈”酒的,是散啤人的众生相,那你就大大地OUT了。随着青岛散啤的声誉渐隆,散啤文化已经渗透到岛城的各个角落、各个人群阶层。在台东六路,出租司机、打工的新市民与衣着光鲜的都市白领邻桌而坐,觥筹交错,酒到酣处,“相逢何必曾相识,来,干一杯!”——这种场景绝不少见。

提着一袋散啤,走过一段青石板路,老青岛的午后呈现在面前的是文艺范儿的市井生活景致。一座城市,酒喝到这种境界,还能说什么呢?如果说散啤早年间是一种 “市井文化”或者是“草根文化”的话,那现在散啤已经成为雅俗共赏、男女通杀、放之全城而皆准的通用文化符号了。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