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囤积老人”:家人屡遭变故 养成拾荒习惯

2015-09-11 08:27:09
责任编辑:亚麦
“囤积老人”家已清理消毒
“囤积老人”家已清理消毒

9月9日下午6时20分许,海伦路街道、居委会及小区物业完成了拜泉路22号室外及老人家中囤积的大部分垃圾的清运。9月10日,海晟帆物业公司派工作人员对楼道、连廊及老人家中进行了洗撒消毒 。从老人老伴儿处记者了解到 ,老人年轻时体弱多病,曾捡拾废品补贴家用,后亲人遭遇变故,老人精神饱受刺激,从此捡垃圾便一发不可收拾。

拜泉路22号垃圾已清运

9月10日下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科长杨先生处了解到,拜泉路22号室外堵塞单元门以及老人家中的大部分垃圾在9月9日下午6时30分许已经完成清运,清理出的垃圾足足装了6车。为及时完成清运工作,清理人员从9月9日上午的20余人增加到了下午的40多人。海晟帆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刘女士介绍,包括自己在内的物业公司的三名工作人员在9月10日下午再次对拜泉路22号以及老人家中进行了全面的洗撒消毒。

老人承诺:不捡了

9月10日上午10时许,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再次来到了拜泉路22号。此时的拜泉路鲜见行人,路北的坛顶山公园与路南的行道树衬得这里的环境更加清静,一辆红色的小自行车斜倚着连廊边的栏杆,如果非是亲眼所见,没人能想象前一天的这里还有如小山般堆积着的垃圾。

进入单元门,踏着台阶上楼,刚来到三楼记者便听到楼上传来了“叮叮咣咣”的响声。转过楼梯扶手,记者看到一位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的老人,他把一个金属笼屉放在门外的墙角后随即又转身进入屋中。通过楼上住户,记者得知,这位老人就是囤积垃圾的83岁的徐大爷。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举起手正准备抠门,老人再次从屋里出来,这次他的手里拿了一扇塑钢纱窗。记者与老人打招呼,但老人并未理会,他径直下楼走向了前一天清运时往楼下抛垃圾的走廊窗户。老人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浅蓝色衬衣,衬衣下摆和黑色的长裤上已经有不少污渍,一双豹纹样式的帆布鞋与身上的装扮显得极不协调,看样子应该是老人捡回来的。

老人把纱窗伸出窗外,记者站在老人身后尝试再次与他交流。老人问记者找谁,当记者询问他是不是徐大爷时,老人竟回答“不认识”。蟑螂沿着纱窗缝隙爬到了窗台,老人瞥见后,一指摁了上去,白色的墙面上多了一个黑点。老人突然停下了手里的活对着窗外笑着挥手,他转过头来:“是不是找你的?”记者探出头去张望,只见一楼一位女士也仰着头笑着跟老人打招呼。随即她走上楼来与老人交谈,这时记者才得知她是海晟帆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刘女士,9月9日上午在海伦路45号劝解老人的四个人当中就有她。

来到老人家中,门口的地上还能看到装在蛇皮袋及堆放在地上的瓶瓶罐罐,记者注意到这些东西多为金属制品:漏勺、锯条、铁丝……街道城管科杨先生提及,老人家中还剩有小部分垃圾,这些剩余的部分都是老人不让动的说有用的东西。记者询问留下这些废品打算干什么,老人说能卖就卖点钱。

老人听力不好,且记者的问题必须要刘女士大声转述后他才能听明白并回答。对于这次将满屋的垃圾清运走一事,老人说:“心里高兴啊,屋里宽敞了,也卫生了,也不害怕了。之前邻居也对我有意见,老伴儿也对我有意见,好啊!”“大爷你以后还捡不捡了,以后可别捡别惹大姨生气了。”刘女士问。“不捡了不捡了,岁数大了捡了也拿不回来了。现在够吃够用够穿的不像以前,不捡了。”徐大爷边说着边不停地摆手。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留意到,在南卧外的阳台上,有老人养的三盆绿色植物,一盆像是芦荟,另外两盆老人自己也叫不上名来。“昨天往外搬的时候把它都砸坏了,你看看多好看!”。

就在记者和刘女士在南卧与老人交流时,老人的老伴儿张大姨坐在北卧一言不发。后来,记者从张大姨处了解到,从前天将垃圾清运出去后,老人今天就没再出去捡了。

家人遭遇变故,捡垃圾成习惯

张大姨介绍,老人年轻时在青岛红旗机电厂当工人,那会他的身体就不好,经常生病,不时在外面捡拾些废品,能卖的就卖些钱补贴家用,卖不了的就自己留着用。“后来他不就得了病嘛,神经官能症。我带着他走遍了青岛的各大医院,但没有一个医生能把他的病治好。”终于,老人的病还是好了,但打击却再一次接踵而至。

张大姨提及,自己的二儿子和儿媳曾遭遇车祸,后来儿媳去世,这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2001年,老人优秀的大儿子遭遇了变故,老人精神备受打击,从此,捡拾垃圾的习惯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不让他捡不让他捡,他就是不听。之前儿子花钱请人来清过,一动他就要打人。”

对于捡拾废品垃圾的原因,徐大爷自己也说,之前因为要供儿子上学,家庭条件比较紧张,几次儿子需要用钱的时候自己都拿不出,不得已就出去捡废品卖,捡着捡着就捡成了习惯。张大姨说:“还是从2001年开始,越来越严重。”

◎相关链接

另一位“囤积老人”徐沛青现在的生活能比以前好点

徐大爷的情况并非个例。

2013年,一位在桥下并且还养着狗的老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老人名叫徐沛青,在得到帮助后,老人重新搬回了自己曾经也是堆满了废品和垃圾的家中 。好心的人们帮助徐沛青将家中堆积如山的废品和垃圾运走,并给他更换了新的塑钢门窗,此后,徐沛青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直生活在这里。

9月10日下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了市第四十七中学。从中学对面的一条羊肠小道穿过,几经打听,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终于打听到了徐沛青老人的住处。

徐沛青告诉记者,因为退休前伤了腿,这些年他的腿一直不好 ,每个月吃药的钱就占了退休金的三分之一。不过,年近八旬的徐沛青每天会拄着拐棍在小区里溜达。溜达、吃饭、看电视、睡觉,这就是两年来徐沛青每天的生活内容。

徐沛青的老伴在2013年前因脑溢血去世,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无论谈到什么,他最后总是会说到老伴去世上去。其次,徐沛青谈及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他跟记者说,10日当天大儿子刚办好了“医疗卡”;他又说,自己吃低保的小儿子曾经被人殴打,伤得很重。记者多次提出想到他的家里看看,但徐沛青总是拒绝:“没什么好看的,屋里就一些纸壳子,再没有些别的什么了。”徐沛青告诉记者,纸壳子是附近卖水果的小贩给他让他拿去卖钱的,小贩偶尔还会给他些水果。当被问到现在的生活和2013年之前比怎么样时,徐沛青说:“能比以前好点。”

您身边是否也有像徐大爷和徐沛青这样爱囤积废品和垃圾的老人?他们是为生活所迫还是莫名地喜欢捡拾囤积?他们的身上有没有其他的故事?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老人,请拨打本报热线80889088,让我们一起关注和关怀这些“囤积老人”。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越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