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男子身在青岛23.5万元存款被转到内蒙古 记者寻真相

2015-10-13 17:27:04
责任编辑:光影

半个多月来,来自湖南的吴先生一直在为“神秘失踪”的23万余元讨要说法。9月26日下午,2分钟时间里他收到3条转账信息,银行卡里总共23.7万余元只剩下了2000余元。经过一番查找,这笔钱先是到了深圳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又汇入了内蒙古的两家银行而且是吴先生名下的银行卡。“我根本就没去过内蒙古,怎么可能在那边开卡,我卡里的钱到底怎样被骗走的?”说起此事,吴先生仍非常困惑。

家住长沙路的吴先生在物流公司上班,11日,他向记者讲述了此事的经过。“9月26日这天我正开着车给客户送货,在2分钟时间里就收到了3条提示信息,我一看,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了。”记者看到事后他从银行拿到的账目明细,在这一天先后转走14.5万元、8万元、1万元,最后余额只剩下了2471.29元。据了解,这张银行卡是一张借记卡,开户行在黑龙江南路上。

“我当时在青岛,被转走钱的银行卡、身份证也都在身边,钱怎么被转走的我根本不知道!”吴先生说,这笔钱里有他辛辛苦苦攒起来的,也有一些客户的钱和同事的工资,“我是属于管财务的那种,但现在钱从我的卡里丢了,我就得自己承担!”吴先生介绍,事发后,他立即联系银行卡的开户行,但被告知已下班,无法查询钱的去向,而拨打客服电话也没能查询到,他随即报警求助。

23.5万元的钱去了哪里?吴先生说,事发第二天是中秋节,很快又到了国庆假期,虽然他一直火急火燎地追问钱的去向,但直到10月8日他才知道,卡里的钱被转入了深圳点金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我立即联系这家公司,对方说,钱转入了我在该公司名下的账户,然后转到了在内蒙古两家银行开户的银行卡中。”他说,而惊人的是,这两张银行卡都是“他自己的账户”。随后,他到银行里查询到了那两张汇入钱的银行卡,“都是9月26日开通的,钱转入到这里了,然后从9月28日开始往外取钱,分了多次,有一次还是在柜台上办理的。”这一点让吴先生非常气愤,“别说是9月26日知道钱的去向,就是9月28日知道了,也能及时查到钱到了哪里,挽回很多损失!”他说,为此他非常不满意银行的作为,认为银行应为此事负责。

吴先生还告诉记者,有人不但用他的身份证办理银行卡,还将自己青岛银行卡的留存手机号更改。经过查询,吴先生的银行卡和平台账户留存的手机号是“13220106922”,归属地是北京,但是记者拨打多次,不是关机就是无法接通。

而在近几日里,吴先生很受煎熬,他不知道该找谁维护权利。“在派出所,民警说需要找银行。而银行跟我说这是刑事案件,需要公安部门处理。”10月12日,吴先生和同事再次来到银行卡开户银行讨要说法。记者也来到现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储户丢钱的银行卡开通了网银,应该是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钱财丢失。记者希望了解这件事的具体情况,银行一名女负责人表示需要联系支行。记者随即联系该银行四方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将落实情况回复,但直到晚上8时仍未接到任何回应。

12日下午,记者从警方了解到,目前已经受理此事,正在调查,“不过有些事情还需要银行查清楚。”

■追问涉事平台

为何会被神秘开户,还绑定两张新卡?

为什么在吴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深圳点金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平台上就会出现自己的账户呢?12日下午,记者和吴先生联系了该公司工作人员张先生。据张先生介绍,吴先生属于他们的高级用户,开通高级用户需要填写开户人的姓名、身份证、开户银行、银行卡账号和银行开卡时留存的手机号,然后公司会将信息提供给银行,银行核对后,向银行卡用户发送验证码,在网站上填写验证码后,用户即可拥有自己的账户,“按道理说,这种操作肯定是持卡人本人才能操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家公司的平台上,吴先生名下的账户除了绑定被转走钱的银行卡,在同一天还绑定了那两张莫名新开户的银行卡。张先生经过查询发现,开户、购买、转账都是9月26日,“从这一点来看,不法分子对类似平台的流程非常熟悉,拿到信息后,在一天之内做完所有事。”据张先生介绍,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必须是账户所有者本人的,如果绑定成功,就可以将卡片内的钱流转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吴先生手头的银行卡资金转入到自己手头的银行卡里。

对于那两张银行卡,张先生猜测,应该是不法分子伪造身份等手段开卡,他建议吴先生起诉内蒙古“擅自”开卡的银行。

■追问涉事银行

本人在青岛,咋能在内蒙古开户?

吴先生说,事发时他在青岛,而且也从未去过内蒙古乌海市,身份证也一直在身边。这两张卡在在内蒙古咋被开户?12日下午,记者致电为吴先生开户的两家银行,其中一家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乌兰北路,工作人员介绍,银行办卡手续合规,办卡人当天持一张临时身份证开户。因此事涉及金额较大,该工作人员建议向公安机关求助调查,并分析称,现在诈骗手段太多,怀疑此事可能是熟人干的。而另一家为吴先生开户的银行工作人员留下了吴先生的姓名、银行卡号和办卡日期等信息,表示没有本人和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不可能办出银行卡,称将落实情况回复记者。

针对此事,记者也咨询了山东亚和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牟凯。牟凯认为,吴先生想要追究银行责任,首先要看银行方面有没有做到相应义务。“这包括开新卡,是否辨别真实,如果办卡者与本人有明显差异,例如面貌和年龄等相差悬殊那么银行就有明显的过失,应当承担责任。而以查询资金去向时间为例,如果平时短短数天,这次则用时较长造成储户损失扩大,那么应承担相应责任。”牟律师说。

业内人士分析

可能是精心策划的骗局

利用他人信息在第三方平台开户可能不是一件难事,也不是一件很容易被识破的事。可是,使用他人信息在银行开户,这件事就有很大的“风险”。记者在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测。首先,储户的信息泄露是这次诈骗事件的前提。“掌握了储户的详细信息,并不容易把钱取出来,相关法律也很明确。”一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男士分析,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就能将钱从银行卡转移出来。但骗钱的目的是把钱放进自己身上的卡里,“如果只绑定一个卡,那么钱只能在银行卡和第三方平台之间转移。从吴先生的遭遇来看,平台可以绑定多张银行卡,要求是开户者本人所有,所以不法分子会冒险开新卡,这样使用吴先生的卡购买理财产品,然后退款到新卡里。”有业内人士就指出,这种骗局也暴露出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手段,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行骗的漏洞,“假如一个账户只能绑定一个银行卡,且钱的流转只能在这个卡与平台之间,这种骗局应该就行不通了。”

相关人士还分析了这个骗局的“用心良苦”之处,“不法分子在9月26日下午5时取款,可谓精心布局。这一天是周六,第二天是中秋节,隔3天就是国庆假期。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里取走了钱,会带来一个‘时间差’,这样就能使得受害者一时难以查询到钱的去向,为其取走钱争取时间。”

如果吴先生遭遇的正是这样一个骗局,那么市民怎样避免它?记者网络搜索发现,不少人遭遇过钱被转到第三方平台然后被转走的情况。“大家还是应该做好信息保护,有些案例显示,有人用手机进行网络支付,但平时因为不注意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容易被木马冰毒袭击。”另外一个,在平时要多掌握一些最新骗局的特点,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本报记者 韩小伟 王洪智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