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60后的春节:锅里煮一碗浆糊贴春联窗花

2016-02-02 07:46:12
作者:刘金震 孙雅琴 王鑫鑫 任波
责任编辑:光影
没有踩街不过年
没有踩街不过年
没有踩街不过年

60后的春节,吃年夜饭不能有大动静

猴年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您是怎么看待春节这个节日的?近期,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专门找到几位60后的人,听他们分别讲述了以前春节的习俗。其中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和窗花 ,提前扫屋,蒸馒头,购置年货。对于即墨的乔阿姨,过年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踩街”,大年初一每村都要有一个秧歌队到村民家门前去扭秧歌,敲锣打鼓,很热闹。在每个人的眼中,春节有不同的风俗,也有不同的时代感受,听听他们的那些春节习俗……

郭秀娟 除夕不能留外人在家里吃饭

我家一进腊月门就得给孩子买衣服,年前半个月准备各种年货。小年以后差不多每天都能从早忙到晚,在自己家、父母家“扫屋”打扫卫生,把各个犄角旮旯里面都打扫干净;然后蒸馒头、饽饽、豆包,这些面食得准备很多,一直够吃到正月十五才行;然后还要做猪头冻,购置各种年货,这样年前基本上就把家里的年味弄出来了。说实话现在由于工作原因,包括我自己家里的孩子们,忙年的都少了,他们对这些事情都不在意嫌麻烦,但是作为老一辈人过年的习俗还是会尽量保全,因为一年就春节这么一个最大的节日,每个人就这么一个家,都应该好好珍惜。

以前除夕晚上过了十二点,就有人敲门拜年了。这时候,家里的房门要一直敞着,来迎接给你拜年的亲朋好友们,大家进来坐一坐,喝点水、吃点糖,聊聊天,拜完一家再去另一家。带着小孩子过来拜年的,我们长辈还要给他们压岁钱。等差不多该来的亲戚都来全了,差不多凌晨两点左右才能关门休息一下。然后大年初一早早地又被鞭炮声吵了起来,你还要把街坊邻居们都走一遍,年这才算拜完。

我们还有很多过年的老习俗,比如大年初一不能动扫帚,用过的水不能往外泼,也不能乱说话;正月里不能理发,要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去剪;还有春节之前不能欠债,要把欠的钱都还清;除夕不能留外人在家里吃饭,过年一定要是一家人团圆。

曹向东 吃年夜饭不能有大动静

回忆起儿时的春节,西海岸公司温馨校车的曹向东说,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滋儿”,甚至盼着天天都能过年。曹向东出生于1965年,父母当时都在单位上班,靠工资支撑一家六口的生活。生活物资基本是限量供应,吃饭也仅仅维持温饱,好东西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

孩子们一年数着手指头,满心都是对于新年的期盼。因为,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有限,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和大餐,家里用的面 、油、肉也得用票换,好东西都留在过年的时候,甚至连鞭炮都是供销社供应。春节来时,街头巷尾满是年味。荷包塞满拆开的鞭炮,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在马路边使劲地放鞭炮。进入小年后,家里人开始忙活起来,蒸馒头、蒸包子样样不能缺,老人还能给馒头作出各种的造型,曹向东也得帮着父母忙活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提前到银行兑换大量的一角钱,作为孩子们的压岁钱。除夕夜当晚,家里人是通宵达旦,晚上基本都不睡觉。家人的年夜饭是水饺,吃水饺时也有讲究,动碗筷不能有太大的动静,甚至连吧嗒嘴的声音也不能出。他说,这是老一辈留下的讲究,寓意是让财神爷留下吃饭,吃一个水饺给家里吐一块金子。

初一一大早给长辈叩头拜年,这是村里的传统习俗,同样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荷包会被长辈塞满了糖果。相比儿时的春节,曹向东感觉现在年味淡了。物质条件得到丰富后,饭桌上有鱼有肉有菜,孩子们想吃的出门能买,儿时热闹的场面渐行渐少,周遭闻不到过年的味道了。[编辑:光影]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