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60后的春节:锅里煮一碗浆糊贴春联窗花

2016-02-02 07:46:12
作者:刘金震 孙雅琴 王鑫鑫 任波
责任编辑:光影

乔阿姨 没有踩街不过年

52岁的乔阿姨,是标准的60后,1963年出生,即墨刘家庄人。而在她心里,过年最热闹的事情就是“踩街”。

你问我踩街是什么?踩街就是扭秧歌、跳舞,大年初一每村都要有一个秧歌队到村民家门前去扭,敲锣打鼓。这个是老传统了,打小记事起,我们这过年就有这样的活动。之前,每个村子都有秧歌队,过年的时候,就扭起来,到了谁家门口表演节目,谁家就要给烟、糖果、水果。

现在,踩街不仅仅有秧歌队,在即墨的城里,还有小学生们组成的乐队、民间表演舞狮、即墨大鼓表演、高跷等。这成为乔大妈心中过年必备的味道,没有踩街那怎么叫过年呢。

除了踩街,在乔大妈心里,过年比较重要的是腊月廿八,这天要打糕蒸馍贴花。以前要用桃木,后来就用红纸代替了。再一个就是正月初三,这是“法定”的女婿来看望丈母娘和老丈人的日子,小外孙可以初二就过来,然后在姥姥家过一晚,但是女婿不能提前来,必须初三来,“礼物呢,都得带双数。”

而拜年要不要磕头,在乔大妈的记忆里,“我们即墨这边,拜年磕头都是男爷们的事,女的都不出去磕头。”“正月初一扭秧歌拜年,正月初八赏花灯、十四看焰火晚会、十五观民舞踩街……这个年就得这么过才热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就图个精神快乐。”在乔大妈的眼里,踩街已成为了过年的代名词。

王清山 剪窗花贴春联,都是年味

我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别看我今年已经53岁了。要提起我小时候过年的风俗,我还真能给你说上一说,最值得说道的便是剪窗花、贴春联,在我眼里,这是最有年味的东西。

过年嘛,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和窗花。先说这个窗花,听老人们说是因为以前窗户没有玻璃,冬季只能粘贴纸张防风隔冷。窗户纸都是白色的,过年的时候,为了显示吉庆祥和,家家户户要剪裁红色的窗花,装饰窗户,花样也是有讲究的。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大格子窗、小格子窗,还有长长的棂子窗,所有的窗户上都贴上了大红的窗花,阳光一照,那年节的气氛,一下子就浓起来了。

我们那时候,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好,去集市上一看,什么花样种类都有。这剪窗花,就靠家里的大人,寻来几张大红色的红纸。要是自家有会剪窗花的,就自己动手。要是觉得自己剪不好的,大都找别人帮忙。一般当年的生肖图案最受欢迎。

这春联啊,就更是过年的一种标志了。有的是买的,有的是自己用毛笔写的春联。像是“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这种是在当时比较多见的。印象里,大约是在除夕,全村子的人都开始忙活贴春联了。先在锅里煮一碗浆糊,小孩子端着浆糊跟在大人后面打下手,抹个浆糊、递个春联都做得像模像样。现在过春节,我还会自己写对联贴在家门上。

晚上要到十点才可以吃年夜饭。到除夕下午六七点时,如果饿了,就简单吃点东西,先垫一垫,等到晚上十点左右,全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饺子、守岁。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震 孙雅琴 王鑫鑫 任波

[编辑:光影]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