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工作人员打饭
自2009年12月起,由政府兜底、社会化运营的助老大食堂项目在岛城遍地开花,7年时间 ,236家助老大食堂建成投入使用。“顿顿不重样,老人吃得香”,一度是外界对助老大食堂的评价,这项旨在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的惠民举措落地之后为不少家庭解决了居家养老难题。然而,近期记者走访了市区的多家助老大食堂后发现,食堂叫好难叫座,个别食堂里的年轻食客甚至比老人还多,惠民举措有些“跑偏”。并且,部分社区遭遇了发展瓶颈,一些助老大食堂面临运营困难甚至无奈关门的窘境。
一天送餐只两份
作为市内第一家慈善助老大食堂,2014年市慈善总会支出90万元善款为香港花园社区助老大食堂在内的市内三区六家社区老年食堂购置厨具、餐桌、餐椅等设备设施,缓解食堂运作的经费压力,解决社区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为此,记者探访的第一站便来到了香港花园助老大食堂。午餐时间,记者走进香港花园社区助老大食堂,热气腾腾的菜品陈列柜摆放着6种菜品,两荤四素,供食客选择。米饭和稀饭在一旁陈列着,看上去刚刚出锅不久。然而令记者奇怪的是,明亮整洁的餐厅内十几张桌子空无一人,只有一位食堂师傅在等候食客上门。
食客都去哪了?“现在老年大学都放假了,来吃的人比以前少了点。”食堂师傅告诉记者,目前食堂工作人员只有他自己,不光做饭,打饭也都是师傅一个人。餐厅同样也对社区及附近职员开放,不同的是,老人购买10元一份的套餐,社区及附近职员则需花费15元。
这时,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前来取餐,食堂师傅拿出一次性环保餐盒,将两素一荤三个菜、一份米饭打包装好两份,递给了取餐的社工。“两个人是吧?”社工向师傅确认道,师傅点点头,并交代了两人的家庭地址。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是给社区内订餐的老人送餐。“每天都送,有时候两三份,多的时候送五六份。”
上班族都跑来吃
在相距不远的汕头路社区,记者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热闹场景。汕头路社区助老大食堂不仅有6张桌的普通就餐区,还有12人座的雅间,就餐环境舒适。与香港花园社区一样,汕头路社区助老大食堂也是由阳光暖情社区服务中心运营。正值午餐时间,不少附近居民都到此购买面食,甚至还排起了队,其中不乏年轻人。当天供应的面食有韭菜盒子、馅饼等,不少食客选择打包带走,鲜有人坐下吃饭。
“我就在这附近上班,这里干净又实惠,所以经常到这来吃饭。”在就餐区,正在用餐的孙先生告诉记者。由于餐厅实行预存卡消费制度,孙先生就购买了这里的充值卡,每次充值50或100元不等的金额后,便可购买餐点。“像我这样打两个韭菜盒子,才四块钱。稀饭免费,管饱。真的很实惠。”孙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常在外面餐厅吃饭最少得十几块,在助老食堂吃既省钱,又无需担心卫生问题。餐厅既供应10元一份的盒饭套餐,也供应价格灵活的花样面食,加上免费提供的汤粥,颇受食客的喜爱。
差价开放给学生
在开办最早的南山社区助老大食堂,记者体验了一番助老大食堂的服务。午饭时间到了,老人们陆陆续续前来就餐,8张小桌拼成的4张就餐桌前,老人们齐聚在一张就餐桌吃饭,有说有笑好不热闹。社区主任逄玉芳张罗着给老人们端菜端汤 ,一边告诉老人们一会会有辖区托管班的学生过来吃饭,请老人们控制好用餐时间。
午餐是西红柿炒蛋和丸子套餐。老人们自带着餐盒,将吃不完的米饭和菜装进饭盒带走,餐盘里除了菜汤什么也没剩下。在老人们吃饭的同时,接连来了三四位老人到食堂打包饭菜回家吃。不一会儿,七八位老人们用餐完毕,餐厅又重回平静,餐厅工作人员忙把餐盘碗具收拾干净,等待着小食客的来临。12点多,二十多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食堂。同样的套餐,老人只需6元,而社区工作人员和托管班的孩子们都是每人8元一份。
“餐厅办了这几年,压力真的太大了,要不是看着我们社区主任人好,真不愿意在这干了。”食堂工作人员刘大姐告诉记者,“现在什么都涨价,但是老人的用餐价格我们一直保持在6元,精打细算还赔钱。”虽然一肚子苦水,但是刘大姐表示只要有老人在此用餐,食堂就要一直办下去。
没开多久就倒闭
晶华社区,是原四方区嘉兴路街道办下辖的社区之一,2011年9月22日,一处社区助老大食堂在这儿正式启用,面向社区内的困难、独居、“空巢”等老年人提供午餐配餐送餐服务。略显奇怪的是,过了没多长时间,这项便民的服务就停了。
7月23日,记者进行现场探访时,食堂的大门依然紧闭着。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个食堂早就关门了,“好像开了没多长时间”。据晶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食堂之所以暂停服务,主要是因为“赔本经营”。该负责人说,社区助老大食堂开放后,前来吃饭的老年人并没有多少。因为缺乏市场需求,食堂的经营成本压力很大,最终只能暂停服务。
采访中有居民说,老人去食堂就餐的很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饭菜不合口味。“一份午饭8块钱,感觉价格有点高,而且饭菜的花样少。”今年70岁的孙大娘说,她老伴已经去世了,子女因为忙工作,午饭就她一个人吃。“其实,建个社区食堂是好事儿,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方便。但问题是,一定要让老人们认可它。”[编辑:光影]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