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元一顿,有人嫌贵
“以前有两个老伙计跟我一起来吃,最近这两年都不来了,主要是菜也不好了,不愿意来。”在市南某社区助老大食堂,正在吃饭的李老汉告诉记者。据他讲述,助老大食堂现在的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和大食堂刚开业时有些许差异。“以前食堂是做好了十多个菜让你自选,摆成一排,想吃什么选什么。两素一荤加主食管饱10元钱一份 ,吃的人还挺多。”李老汉说,便宜的套餐不仅吸引到了老年人,连附近的上班族也有不少赶过来吃饭。几年来,菜品数量越来越少,花样也逐渐单一。
“说到底,有多少老人舍得花钱出来吃的?大部分都有一家子要照顾,要么就精打细算为孩子存钱。”李老汉反问记者。据他讲述,李老汉与老伴都属于退休职工,退休金较高,儿女事业有成,无需二老挂念。“一个月的退休金光吃是吃不了,所以10块钱一顿饭我还能接受。但是换了别人就不一定了。一顿饭的费用还是有点高了。”
谈及不去吃的原因,东山社区的一位老人也道出了心声:一方面自己还能买菜做饭,另一方面一顿10元实在是有些承受不起。随后,记者来到东山社区助老大食堂。工作人员称以前是10元,现在只收9元。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提供上门配餐服务,但是每顿饭要加2元的外送费。“以前每餐要10元,即使是现在的每餐9元,对我们这些普通的老年人来说,也是有点贵的,于是就没去吃。如果能像别的小区每餐8元的价格,还能接受。”东山社区一位宋奶奶说告诉记者,她以前也没听说过能够提供外送服务。
2 运营压力大,社区吃力
在采访中,不少社区“当家人”告诉记者,“助老大食堂可以帮助那些午饭没有着落或者存在困难的老人解决一块心病,而且,还能让老人感受到来自社区的一种温暖。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助老大食堂又面临诸多困境。”据了解,社区助老大食堂的最大心病在于定价。青岛市开办助老大食堂以来,就餐价格在6元~10元之间不等,但恰恰是这4元之差,老人并不买账。“这几年物价持续上涨,肉菜油价格都很高,但是我们的午餐每顿只收6元钱,收支不平衡是目前最大的困难。”南山社区居委会主任逄玉芳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业至今,就餐价格只涨了1元钱。“不涨钱的话,收支难平衡,涨钱的话怕老人接受不了,失去了便民的意义。”在物价上涨的大环境下,成本倒挂,社区只得经常贴补食堂。
3 工资低,留不住厨师
叫坐率低,那么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又如何呢?“以前我就是做厨师行业的,食堂开业就到这来工作了。也有好多同事干了一段时间就不干了,觉得挣钱少。”今年35岁的王先生是某社区助老大食堂的厨师长,谈及到社区助老大食堂工作的原因,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主要看中了社区工作下班时间较早。“在外面的商业店铺我挣得比这多得多,但是要工作到很晚,回到家就已深夜,这里下午两点就能下班了。”王先生说,每天中午一点午餐时间结束,接着食堂工作人员用餐,随后收拾一下厨房,清点好食材等便可下班,下午时间王先生可以接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并陪伴孩子玩耍。“工资低,但是有时间陪孩子,我也打算干下去。”王先生说。
王先生的工资低并不是个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区食堂工作人员工资目前属于低水平,有的月收入仅1200余元。即使在社会机构运营的助老大食堂,厨师的月工资也比同水平的商业店面低一些。低工资待遇使得社区助老大食堂难以留住厨师人才,缺乏人手。
展望:政府兜底很关键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政府兜底在助老大食堂运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助老大食堂主要采取非营利性、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以全市率先推出助老大食堂专项资金补助的李沧区为例,该区对助老大食堂的运行补助进行了详细规定:纯城市社区和村改居社区,助老大食堂通过新建、改扩建或从现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及日间照料中心调剂使用的,按照用房面积70~90平方米、91~110平方米、111~150平方米,原则上每年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场地补助;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房屋使用权的,使用期限要达到3年以上,每平方米每年给予最高260元的租赁补贴。人工、水、电、燃气,区财政每处每年给予8万元补助,困难老年人用餐、送餐补贴据实补助。
有了专项资金补助,李沧区助老大食堂少了许多后顾之忧,甚至还能有所盈利。百通馨苑助老大食堂样便是这样一个模范。百通馨苑助老大食堂是李沧区开办较早的两家大食堂之一,自2013年12月份开业至今,每顿饭保持着一只虾的传统,两菜一汤搭配花样主食,吸引着老年人在此就餐。“这一个月相对少些了,孩子们都放假了,一些老人照顾孩子便不过来吃了。”在百通馨苑助老大食堂,社区居委会主任钟仪洁告诉记者,餐厅采取月充值模式,预想到暑假到来,许多老人便没有充值。
“现在每天过来吃饭的能有二十来个。有的也带着孩子来吃,每顿每人一只虾,老人们都很喜欢。”说着,盛好的餐盘端了上来,一只红色的大虾赫然在餐盘之上。“俺在这吃了好几年了,菜、虾都很新鲜,政府办的,俺放心。”吃饭间,李阿姨告诉记者,8元一份的午餐好吃不贵,她每天都来吃。
谈到区财政给予的8万元补助,钟主任介绍说:“食堂坚持每天为每位老人提供一只新鲜大虾,周五还会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的包子水饺等。”在社区的监督下,助老大食堂不仅保证了饭菜质量,还利用盈余资金每周五进行举办公益用餐服务。
有专项资金扶持的李沧区,助老大食堂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方面的难题较少,甚至仍有余力落实惠及他人。而一些经营不善的助老大食堂似乎都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食堂运营成本高、补贴政策到位较慢等原因导致一些运营能力不足的社会机构采取削减成本的经营策略。而成本的削减导致在菜品选择上受限,菜品数量和质量随之下降,同时,食堂工作人员收入低,压力大,导致人才流失。这又导致了成品菜品质量下降,造成食客不满,从而使食客数量减少。食客数量减少必然带来食堂收入的降低,更加加剧运营压力,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曹红红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