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核武老人:前半生给了国家后半生给了他们

2016-08-17 09:48:48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王 娉
责任编辑:光影

8月9日是七夕节,75岁的魏世杰和老伴“相会”在海慈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你放心吧,儿子今天很乖,没有闯祸。女儿状态也很好,她的大学同学还来家里探望我了。”魏世杰轻轻地摩挲着老伴的手,念叨着家里的日常琐事。病床上的老伴陈卫英全身插满了管子,缓缓地冲他眨了下眼睛。

获得过“两弹一星”奖章的核武科学家魏世杰把青春奉献在沙漠,又将晚年消耗在了照顾家中三个智障亲人的日子里。在常人看来苦不堪言的生活却没能压垮这位坚强的老人,“她听懂我说的话了!”他微笑着看向记者,他的幸福总是这么简单。

\

核武科学家魏世杰 周光辉/图

\

魏世杰创作出版的书籍。周光辉/图

26年,韶华奉献在戈壁荒滩

“两弹一星”在中国科技史上是多么灿烂的一笔,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于敏等核武专家的名字为后世所深刻铭记。而魏世杰,曾经就与这些两弹元勋同甘共苦、并肩战斗过,是众多为我国国防事业献身的无名英雄之一。

1964年,魏世杰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先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诞生地青海221基地隐姓埋名工作,直至东方蘑菇云升起;之后他又迁往四川绵阳大山沟,在核工业部九院工作,前后整整26年,转战青藏高原、戈壁荒滩和深山密林,历经艰难险阻。

“我们这项工作就是跟核材料、炸药打交道,好几次我都是和死神擦肩而过。”魏世杰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面对的就是核材料的放射性危害和高能炸药的爆炸威胁。由于当时对科研人员的防护措施还很简陋,没有核材料放射性的监测装置,魏世杰和同事们每天上班就随身带着黑纸包的胶片,等到下班的时候把胶片交到技术安全处冲洗一下,“如果胶片发黑的话,就说明今天我们吃到放射剂量了,已经被辐射了,那时人体就相当于一台检测设备。”

1969年,与魏世杰工作场所相隔不远的一个车间发生大爆炸,里面的科研人员瞬间被炸成了碎片。事后,魏世杰和大伙儿只能从地上捡起零星的肉末,“里面原来有四个科研人员,我们就把捡到的肉末分成四小堆,分别装到四个小棺材里,交给家属。”回忆过往,魏世杰忍不住黯然神伤,但是他说,即便受到这样的震撼和冲击,他和同事们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打报告要求调离,“我是第一次真实地知道什么叫做‘粉身碎骨’!可是在我们看来,这种牺牲是光荣的,谁也不愿当逃兵。”

26年间,他曾担任课题组长、大组长,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职,亲自领导组织了17项有关第一代、第二代核武器的重要研究课题,曾荣获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和“两弹一星”奖章。他曾是炸药部件的温度试验学科带头人,每次核试验之前要做的温度试验,都得先过魏世杰“这一关”。魏世杰独立完成的理论研究《具有内热源的炸药部件的温度场分布》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用激光脉冲法测定炸药的热扩散率》获国防科工委三等奖。[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