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踩着高跷"推虾皮":黄家塘湾已延续了上百年

2017-09-15 09:33:35
责任编辑:光影

\

66岁的孙丰华正在海里“推虾皮”。

原标题:消失中的传统:踩着高跷"推虾皮"的耕海人(图)

微风浪静、晴空万里。

在备好竹箩筐、推虾网和高跷之前,52岁的黄岛区泊里镇渔民杜广忠又看了一下院子里的风向,他觉得当天的“风水”是个“上虾”的好日子。中午12点,在离退潮还有半小时的时间,杜广忠驾驶着他的三轮车向黄家塘湾驶去。

踩着高跷、推着虾网、拉着竹箩筐在海里“推虾皮”,这项古老而又传统的捕虾方式在黄家塘湾已经延续了上百年。如今,行于天地间耕海的推虾人越来越少,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有80多岁,但年轻人却没有几个。

海“风”海“水”的馈赠

近来,黄岛区泊里镇后岚村52岁的杜广忠在农田里忙着收花生,但9月13日不同,因为这天他要下海。这天上午,杜广忠仔细观察了一下天气:3级西南风,太阳刺眼、蓝天白云。这样的好天气在他看来,是个“上虾”的好日子,用他的话说“风水好”。

他所说的风水,是海上“风”和“水”。海“风”和海“水”的走向,决定他会否带上自制的渔具下到黄家塘湾去“推虾皮”。

“12点半就开始落潮。”13日中午,杜广忠边吃饭边对身边的老伴说,之后就去收拾虾具。生在泊里长在泊里的杜广忠从20岁时就跟着父亲在黄家塘湾“推虾皮”,这样的捕虾方式他已经操作了32年。在杜广忠的记忆力,早年的父亲会带上虾具,下海前在双腿上绑上高跷,下到水里推着虾网去捕虾。

杜广忠所捕的小虾学名叫仔虾,但黄岛泊里一带的渔民一般叫它“黄家塘湾仔虾”。“黄家塘湾仔虾”的由来,缘自黄家塘湾的地名。黄海在胶东半岛的南部折了个弯,留下了一个近40平方公里的扇形海湾,这就是黄家塘湾。

杜广忠说,今年51岁的他也就是在30年之前,他刚刚21岁,父亲开始拉着他下海,学着父亲的样子在海里“推虾皮”。

在杜广忠的记忆里,当年这小小的虾皮是养活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泊里,与日照、潍坊诸城市近在咫尺。由于家里人口多,上世纪七十年代杜广忠的父亲经常会将从海里推出来的小虾晒干成虾皮或者将鲜虾制成虾酱,再将这些虾酱挑到诸城一带去换地瓜干,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杜广忠在父亲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这门技艺,并一直让其在他手里延续至今。

在杜广忠看来,现在的日子好了,尽管虾皮、虾酱在沿海城市很多超市或市场均有销售,但除了泊里黄家塘湾仔虾,这种口味绝佳的虾皮和虾酱在其他地方是买不到也吃不到的。

工具的智慧

两根长竹竿与细密的丝网连接起来,长竹竿的这头交叉捆绑,再用一根木棍将竹竿固定,这就是“推虾皮”这个传统古老捕捞方式的主要工具。除了这个推虾网之外,杜广忠还有一个硕大的竹箩筐,杜广忠现在用的这个竹箩筐是在20年前花150元钱买来的。

“这个竹箩筐现在花三五百元也买不到了,没有人编也没人卖了。”杜广忠说。

事实上,这个竹箩筐汇集了当地几代渔人的智慧。箩筐的材料是竹子,缝隙极为微小。“这个箩筐缝隙细密之程度,哪怕放入小米也难以漏出,何况是小虾。”杜广忠说。

一个渔民在海上“推虾皮”,少则两三小时多则六七小时。怎样在这数个小时里,让小虾活着并且保持新鲜?

杜广忠所用的这个竹箩筐筐外的三个角挂着三个干葫芦。“这离不了一代代渔民的智慧。”杜广忠说,葫芦在海水里有漂浮的作用,箩筐上面挂上葫芦,目的就是不让这个箩筐沉底,用3个葫芦的浮力托起这个竹箩筐,这样一来竹箩筐里浸入海水,也自然就保证小虾的新鲜度了。

除了这些“装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普通人是驾驭不了的:一副1.5米的高跷。在一些农村,元宵节会踩高跷,捕虾的工具怎会用上高跷?

杜广忠说,踩着高跷“推虾皮”这在泊里着实算一景。关于这一景观,得回到百年前。先人们在海里推虾时,遇到涨潮或者海水过深难以操作,于是想到了高跷,这样就可以往深水区进发了。如此一来,踩着高跷“推虾皮”的古老传统也就一代代流传下来了。

在泊里,用于推虾皮的高跷多数在1.2米到1.6米之间,木材有的为楸木有的为刺槐木。楸木和刺槐木硬度高且不容易变形,所以渔民常以这两种木头用于高跷的制作。

除了上述装备外,在海里推虾皮,还得需要一个顶木。

顶木,顾名思义就是顶着竹竿的木头。而这块长30厘米、宽15厘米许的厚厚木板,在下海前被渔民用绳索系于肚脐附近的腰间,下海推虾网时,顶木则顶着竹竿向前以减缓对肚子的压力。

在出发前,杜广忠将两个月饼、一包香烟和用一个矿泉水瓶子盛装的凉白开放到了他箩筐的一个葫芦里。

“饿了可以吃些月饼,喝口水,累了还可以抽抽烟。”杜广忠笑说。

他将这些器具放到三轮摩托车上后,就驾驶着三轮摩托车出发了。[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