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大道用车青岛分公司已搬走 客服接不通押金难退

2019-02-02 09:25:10
责任编辑:光影

■声音 引入第三方监管 完善规范防风险

盘点 岛城的共享汽车,你还好吗

几个月前,岛城街头,印着大道用车字样的大众POLO几乎随处可见;几个月后,这些小汽车几乎销声匿迹。

2018年,大道用车在青投放将近5000辆车,使得青岛共享汽车数量达8000台,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

就像大道用车在青的经历一样,共享汽车已经有了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不过,在专家看来,这个行业还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市场考验。

2017年12月1日,大道用车进入青岛试点运营。2017年12月9日,1000辆大道用车共享汽车进驻青岛:首次来到青岛,大道用车覆盖遍布市南、市北、李沧、崂山,首批1000辆大道用车北汽EV160已经分别进驻青岛各大核心商圈。

在大道用车的官网上还有这样的自我介绍:“2017年12月1日,大道用车进入青岛试点运营,总投放车辆近5000台、取得数十万注册用户、单日单城订单量超20000单,规模优势已逐步显现。”

2018年7月数据统计,青岛的共享汽车数量已达8000多台,全国知名共享汽车平台纷纷进驻,青岛的共享汽车规模仅次于1万多台的上海,排名全国第二。

在2018年12月之前,共享汽车在青岛的话题度一直不减。

虽然大道用车不再常见,共享汽车在青岛街头还能经常看到。在李村商圈,半岛记者经常看到带有摩范出行字样的共享汽车。

1月31日半岛记者调查了解到,摩范出行、GoFun出行、EVCARD等品牌共享汽车均能正常使用。

根据此前青岛市超过8000辆共享汽车计算,即使去除大道用车将近5000辆车后,还剩下3000多辆共享汽车在青运营。

其中一家共享汽车的工作人员告诉半岛记者,运营共享汽车太“烧钱”,有的共享汽车企业是民企,有的是国企,“要是遇到行情不好,抗风险的能力肯定不一样。”

现状 共享汽车,不是那么容易成功

据了解,在共享汽车拥有量上,即使青岛市曾是“全国第二”,至今仍有不少市民未曾尝试用过。对很多人来说,共享汽车还是个十足的新鲜物。

不过,半岛记者采访了解到,相比早一步在青岛布局、沉寂的共享单车,虽然市民对其接受度更高,相比之下,共享汽车比共享单车“资历”更老。从2011年杭州出现第一家“车纷享”的共享汽车品牌以来,截至2018年,共有数百家创业公司进入这一行业。在友友租车、EZZY、麻瓜出行相继倒下后,2017年下半年开始,北汽、上汽和吉利等主机厂以及滴滴、美团、携程等行业巨头开始纷纷布局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立刻出行、小二租车等一批企业拿到新一轮融资后,共享汽车行业才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大多数共享汽车品牌均是昙花一现,还没“凋零”的共享汽车品牌则接连出现问题。

有报道称,2018年10月开始,共享汽车途歌被爆出陷入退押金潮,陆续有用户在途歌位于广州、成都、北京等地的办公室排队退押金。2018年12月份,大道用车被爆出大量裁员的传闻,虽然在当年3月份获得数千万美元融资,传言其资金紧张,因此裁减掉公关部门几乎所有人员。对比大道用车在去年12月开始从岛城渐渐消失,可以印证,“资金紧张且大量裁员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业内存在的一个共识是,共享汽车的盈利模式依旧是弥漫在整个行业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就算放眼全球市场,也没有哪一家共享汽车品牌获得了盈利。

在共享汽车之前广为人知的共享单车,两者对比发展经过,可以大约确定共享汽车的发展障碍。其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共享汽车发展得比共享单车早,但共享单车市场推广效率更高,发展速度更快。

一名业内人士分析,共享单车活动半径基本在3公里以内,单车本身的价值也不高,适宜于通过资本杠杆,以量取胜,迅速打开市场;共享汽车则由于重资产、重运营难以实现规模化,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大量地铺设车辆。这导致共享汽车赛道的玩家数量很多,但体量都不大。即便是诸如美团、滴滴这样的巨头,也没有办法迅速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前景 还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市场考验

商业模型还没有得到验证,共享汽车让投资者感觉到“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在资本的助力下,各个共享汽车品牌不断尝试提升服务水平,试图形成用户黏性,以获得长期发展。不过,努力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毫无疑问公司的运营成本将提高,再加上使用率偏低,导致收入远远无法抵消成本,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汽车数量越多、覆盖面积越广,亏损越大。在这种亏损一直持续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一旦融资节奏出现问题,共享汽车就会举步维艰。

不过,业内人士对于共享汽车的前景看好,这也是资本不断进入该行业的重要原因。一名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是汽车分时租赁的分水岭,很多企业并没有扛过这个冷周期,少量存活下来的企业将在2019年迎来更大发展,越来越多电动车品牌的量产会带来平台拥抱上游汽车整车厂的好机会。

半岛记者采访中发现,共享汽车有不小的市场,不少使用者对于共享汽车前景仍然看好,“虽然我有自己的私家车,要是有方便的共享汽车,我也会经常用到。”不少市民表示,就像在青岛已经销声匿迹的共享单车,它们消失了,似乎没有一丝影响;但它们存在,就可能解决很多很多的麻烦。

基于种种原因,有业内人士断言,共享汽车是未来出行的一个重要场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日前,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共享经济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汽车作为重资产、重运营、重营销的产业,要求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共享汽车资产之重,主要支出还是在于汽车的成本上。现有的共享汽车平台多是B2C的运营模式,汽车均为重新采购而非闲置的车辆。加上其他运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还要面临对手的竞争,导致共享汽车平台迟迟难以盈利。共享汽车要想盈利,需要考虑尽可能扩大用户规模。

陈礼腾说,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施行,绿色经济的倡导下,共享汽车在城市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政策利好也是资本市场在汽车共享领域持续升温的一大因素。“在共享汽车市场红火的背后,也需要认识到,目前该市场缺乏行业规范,政府在法规条例上的跟进也稍显不足,尤其是在共享汽车占用公共资源和新能源停车问题以及安全规定等方面仍需完善。”因此,陈礼腾断言,共享汽车还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市场考验。

延伸 衣橱、雨伞、厨房……啥都能共享?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百强榜”》,该榜单根据平台营收、估值、行业影响力、用户规模等指标综合评估而定,反映了当前国内共享经济平台的发展概况。榜单由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充电宝、共享物流快递、共享办公空间、共享金融、共享WiFi等行业构成共100家平台,衣橱、酒柜、雨伞、厨房、WiFi都有相关共享企业,有一部分也进入青岛市场。

专家指出,共享经济行业普遍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资源掌控能力不足、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难点。这也导致了共享经济平台在前几年的极速发展迅速迎来快速洗牌。有的平台活了下来,而有更多的平台彻底离开了。另一方面,在共享经济中,信用体系将成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工具,促进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图 半岛记者 刘鑫 韩小伟刘玉凡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