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坐拥18处国家级海洋牧场 鱼类丰收填补休渔期空白

原标题:大海变“粮仓” 鱼儿做伴好还“家”

海洋是青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这座城市坐拥巨大的蓝色“良田”。在这里,依海而生的青岛人走向深海,精耕细作,一座座海洋牧场“拔海而起”。海洋牧场是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青岛深耕海洋牧场发展,扩大海洋牧场建设规模,创新海洋牧场管护模式,让岛城坐拥18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早报记者走进岛城多处国家级海洋牧场,听“海上牧歌”在这里唱响……

01 鲈鱼跳上岸 牧场收鱼忙

位于即墨区田横岛东南海域的国信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日前迎来了收获季。记者看到,一艘装载着数千斤鲈鱼的养殖船抵达岸边,鱼儿们进入充氧的暂养池里,等待运往市场,继而走上市民的餐桌。这些从海洋牧场捕捞上来的鲈鱼,体型修长优美,每条重量大约两斤左右。它们是怎么长大的?“这些鱼还是小鱼苗的时候,就被投放到海洋牧场的深水抗风浪大网箱中,在一年左右的生长周期里,鱼儿要在近乎野生的海洋生态环境中成长。每天随海水和潮流运动,让这些鱼的身体修长健康,肉质结实鲜嫩,和野生鱼所差无几。”田横岛东南海域国信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生产总监沈智宾说道。

这次收鱼行动,海洋牧场收获了超万斤鲈鱼,还有大黄鱼、许氏平鮋(黑头鱼)等。国信海洋牧场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市场需求,陆续从网箱内捕捞收获,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大市场,这对于处在休渔期的青岛海鲜市场来说是很好的补充,也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海鲜能源源不断地从牧场收获,要归功于养殖利器——深水抗风浪大网箱,这个90米周长的网箱,年产养殖鱼类约225吨。“这个大网箱就像是在深海中为鱼类圈了一个牧场,这些鱼儿可以在这个天然牧场里自在生长。由于海上经常有大风大浪等恶劣环境,网箱可以对鱼儿进行保护,减轻环境带来的压力,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和品质。”海洋牧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障鱼类在牧场里的安全,相关技术人员在这里一呆就是一周甚至半个多月不能回家。目前建成的15口90米周长深水抗风浪网箱,是针对田横海域淤泥层深、风大流急等特点,采取提高网箱制造管材的厚度、使用鳐锚、增加缆绳长度、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结网衣等措施,提高了深水抗风浪网箱配置。

在田横岛东南海域国信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不仅鱼类品种众多,贝类养殖也呈多元化发展势态。“海洋牧场已经投放完上半年的牡蛎苗,市民不久就可以吃到这批在海洋牧场生长的大牡蛎了。”沈智宾介绍,作为青岛的主要养殖产业,牡蛎也是青岛人最喜欢吃的贝类海鲜之一,国信海洋牧场瞄准这一市场,多年来一直不断引进优质品种,改善提高牡蛎品质。得益于田横岛巉山湾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这里的养殖产品具备极高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养殖出“海大一号”“海大二号”“海大三号”、三倍体单体牡蛎等多个优质贝类品种。在这片海洋牧场,贝类年产3000吨,养殖状态良好,口感细腻爽脆、鲜甜味美。

02 人工鱼礁让鱼儿有了“家”

开垦“深海粮仓”,是向海要粮卓见成效的模式。可海上“耕田”与土地耕田一样,不能没规划、无休止地开垦,需要可持续发展。面对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岛城在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过程中,也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近几年,岛城众多海洋牧场已经开始了人工鱼礁建设工程,打造深海养殖的生态圈。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它的存在,就好比在贫瘠的沙漠里,盖上了房子,种上了绿树。”常年从事捕捞生意的张经理告诉记者,人工鱼礁就像给鱼搭建了“海底家园”,先是藻类植物附着,然后贝壳类、小鱼小虾生长出来,然后大鱼群被小鱼小虾吸引过来栖息繁衍,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海底生态系统。

“2020年建成的人工鱼礁一期项目,投放方形混凝土构件礁4000个,共计约3.2万空方,现在鱼礁区已经入住了许多鱼类。配套底播增殖区,已完成一期与二期魁蚶苗种近5亿粒海上投放。计划后续开展人工鱼礁二期项目,并配备船载水下剖面监测系统。”沈智宾介绍。人工鱼礁区就是为了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在海洋资源相对贫瘠的海域,因地制宜并有计划地投放一定数量的礁体,随着礁体表面逐渐附着藻类等海洋生物,这里的生态环境会逐渐恢复,进而吸引、聚集各种鱼类至此。

青岛是我国开展人工鱼礁工作较早的沿海城市之一,早在1981年,便在西海岸新区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投资,在胡家山前海和灵山岛西南海区建立了2个试验区。近年来,西海岸新区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和科技支撑相结合,鼓励海洋牧场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截至今年3月,西海岸新区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面积达6630公顷,投礁量达160余万空方,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集群。

如果经营好海洋牧场的生态圈,鱼类就会源源不断地来这里繁衍栖息,海洋牧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越来越多的鱼虾装满岛城的“蓝色粮仓”。

03 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海洋牧场建设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

记者从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了解到,发展海洋牧场主要有三个作用,可以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可以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可以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三产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对地方而言,特别是对沿海地区来说,海洋牧场有三个优势,一是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成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重要依托;三是成为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海洋牧场可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一空方鱼礁,每年可收获0.75公斤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和2公斤经济鱼类,产值近200元。按照一处海洋牧场投放10万空方礁体计算,通过底播养殖鲍鱼海参,一处海洋牧场年收益约2000万元。”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渔业科工作人员说,经调查评估,人工鱼礁区水生生物资源量比投礁前增加5.3倍,基础生产力提升64%,海洋生物、藻类、贝类等资源明显增多,对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04 海洋牧场实现多功能发展

日前,岛城的一处国家级海洋牧场,获得了央媒的关注与点赞。5月5日《人民日报》以《“五一”假期,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抢抓农时、挥洒汗水——努力以辛勤劳动夺取新的丰收》为题,刊登了青岛海洋牧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

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薛家岛海域,一排排网箱密布海面,一眼望不到头。网箱里养殖着鲈鱼、大黄花、黑头鱼等优质鱼种……这里便是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历经多年建设,鲁海丰海洋牧场已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280多个,年收获鲈鱼、黑头、野生海参、鲍鱼等各类海珍品3000余吨,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鲁海丰海洋牧场在稳定本地海产品养殖品种规模基础上,围绕大黄鱼、花鲈、加吉鱼等市场认可度高的南方养殖品种,南北接力养殖,打造青岛市深海养殖体系,拓宽消费市场,拓展适宜养殖品种,壮大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填补休渔期鲜活鱼类供应不足的短板,丰富岛城海鲜供应。”鲁海丰海洋牧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海洋牧场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包括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步骤。

不同于其他海洋牧场,鲁海丰海洋牧场集吃喝玩乐于一体。这里配套了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区、钓友之家、渔村、游钓码头等相关设施,基本形成了集网箱养殖、海上垂钓、休闲观光、旅游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海洋牧场。据悉,这里年接待钓客近1.5万人次,年接待观光餐饮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鲁海丰海洋牧场在完善牧场综合配套功能的同时,力争把海洋牧场打造成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的海洋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7/07 10:21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