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岛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上线,业主委员会从成立、备案、印章刻制,到账户开立、收益公开、收支监管等业主自治与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点得以解决,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电子化、系统化地管理公共收益。我市一些小区在公共收益管理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
近年来,逸景公馆小区、福林苑小区、海信慧园二期、四季景园等多个小区都曾将公共收益以现金红包形式回馈业主。以逸景公馆小区为例,其制定了《逸景公馆小区共有资金管理规定》来规范资金运用。2023年9月,该小区业委会还在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了全市首个业主共有资金银行账户,并且与青岛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联网。
记者从青岛市物业服务保障中心获悉,目前,全市物业管理项目有4418个,智慧物业平台已绑定1177家物业企业、4355个物业服务项目,全市开立业主共有资金账户654个。
“我们小区作为试点,率先启用了青岛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公开投票的方式成功召开业主大会,选聘了新物业。”逸景公馆小区业委会负责人介绍,小区业委会顺利设立共有资金银行账户,成为山东首个借助共有资金账户实现公共收益存储、管理、公开的小区,并且公共收益记录详尽,连产生的利息都无一遗漏。
“为更好保障业主在小区公共收益方面的权益,应着重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规范制定上下功夫。合同中应明确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划分。例如,明确公共收益的收支如何记录、由谁负责监督、多长时间公示一次等。一旦发生纠纷,业主可依据具体条款维权,让合同成为保障权益的有力武器。”邹文成律师认为,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收益管理主体的指导和管理,促使其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公共收益。
王玉静认为,除了要完善法律法规,在公共收益账务管理、使用程序、信息公示等方面制定操作细则外,还应发挥好业主共有资金账户的作用。“目前青岛仅支持成立业委会的小区设立共有资金账户,没有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则不能设立,而这类小区的数量更多。”王玉静建议,相关部门扩大业主共有资金账户的设立范围。同时,街道和社区参与到共有资金账户的管理中,促使公共收益的公示和使用更加规范、透明。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