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过街去小麦岛不用再等信号灯
近日,东海东路麦岛路地道东侧和南侧通道完工投用,市民游客前往小麦岛休闲、游玩有了更安全、更便捷的“绿色”通道。
“口”字形布置 设4个出入口
小麦岛作为“岛城热门打卡点”之一,年均吸引超百万游客,但旅游季高峰期人流车流量大,东海路、麦岛路易交通拥堵。为实现前海一线旅游品质与交通环境“双提升”,东海东路麦岛路路口人行过街地道工程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
该地道位采用“口”字形布置,在东海路、麦岛路路口东北侧(麦岛金岸小区)、西北侧(锦园小区)、西南侧(麦岛停车场)和东南侧(麦岛污水处理厂)分设ABCD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将配备电扶梯和直梯,方便市民进出,其中西南象限与麦岛路西侧停车场地下车库连通。
青岛早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崭新的通道宽敞明亮。墙面上有安装连续灯箱,灯箱内为小麦岛海岸礁石、草坪孤树、灯塔等实景照片,行人通行时可见画中风光。
“去小麦岛过街很畅通,也不用担心交通安全问题,真的让人感受到青岛的这份贴心,我们要点个赞。”游客李女士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项目攻坚克难实现早投用
考虑到旅游旺季小麦岛景区游客众多,为了不影响游客体验,实现早投用、早见效,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不断优化建设方案,制定了“两步走”实施方案:根据路口人流分析,优先实施东侧(AD)、南侧(CD)通道,以保障南北向过东海东路、东西向过麦岛路的主要人流过路需求;待西北侧(B出入口)绿化、电力迁改完成后,再实施北侧(AB)、西侧(BC)通道,实现“口”字形地下通道全互通。
项目地质属于浅埋暗挖施工中最不利的Ⅵ级围岩,地道顶部位于淤泥质土层,底部位于微风化花岗岩层,这种“上软下硬”地质结构施工控制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同时,周边水、电、燃气等管线复杂,紧邻麦岛污水处理厂DN1800和DN1400污水管,地下水位高(地面下0.5—1米),止水难度大。施工过程中,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崂山区城市管理局组织地铁、勘察等行业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对策,督促参建各方提级管理,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公司副总常驻现场,调配精兵强将,确保人机料饱和性投入,密切关注路面沉降等各项监测数据,严格控制施工进尺确保施工安全,同时采取24小时不间断施工抢抓节点,确保工期切实可控。
崂山沿海旅游品质不断优化
为缓解市民、游客停车难题,改善周边交通秩序,持续提升沿海一线景观品质,崂山区在此区域先后建设了麦岛停车场和小麦岛入岛景观带“麦岛云桥”。
今年年初,双向四车道的麦岛路(东海东路—小麦岛)段正式开通,改造一新双向四车道的麦岛路上,各类标识标线划设有序,道路两侧同时设置了网约车停靠点、出租车停靠点、公交车港湾车站等设施,整个车道十分宽敞,大大缓解了此处及周边的交通压力,进一步释放了麦岛路和东海路的道路通行能力。
5月1日,小麦岛周边的旅游配套再升级。崂山区麦岛路西侧停车场工程竣工投用,地下三层加局部四层的智能停车场配备155个公交泊位、20个大巴车位及650个小汽车位,地面建设2万余平方米滨海景观公园,空中架设串联景区的观景云廊系统。该停车场同步启用智慧停车系统,通过车位引导、无感支付等数字化服务提升运转效率。如今,东海东路麦岛路地道东侧、南侧通道投用后,市民游客可以从地下直接进入麦岛停车场,地上衔接“麦岛云桥”,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成为连接城景的复合枢纽,同时构建起亲近自然的城市公园和活力开放的滨海空间。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姜丹宁 实习生 冉丹凝)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