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 : 失守的管理 正在透支华夏银行的信任基石

近日,湖南一教师因银行营销人员而陷入债务困境的报道引发关注。(详见《湖南一华夏银行员工诱导他人套现私吞 华夏银行:合同工,已开除》)这起事件中,受害者的遭遇令人唏嘘,同时也揭示出银行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上存在的明显不足。如果银行信用可以被如此轻易滥用与切割,金融安全的社会基石又将如何稳固?

从管理疏漏到风险控制失效,直至事后开除当事工作人员作为处理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华夏银行信用卡的相关制度的执行与监管上仍有待加强。当银行将印有自身标识的工作证、宣传品交给营销人员时,实质上是以自身信誉为他们的行为背书。倘若在问题出现后,银行的反应是规避自身责任,从情理与制度层面来看,都难以获得广泛认同。根据《商业银行外部营销业务指导意见》,银行应严格按照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使用和管理外聘外部营销人员。华夏银行在此事中处理方式,间接反映出银行在内部管理与员工行为教育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从办卡过程中的诱导话术,到违规套现的操作指导,整个流程中银行的风险监测与干预机制均未有效启动,说明在关键业务环节中存在风险控制的盲区。监管部门曾多次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并完善对重要岗位、重点人员业务行为的全流程监督。然而,从办卡时“不用也能注销”的模糊承诺,到在微信群中公然指导信用卡套现,银行的风险监测系统并未发挥应有作用。一旦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各类隐患将不断累积,受害者往往在最后一刻才可能察觉到风险。

去年7月信用卡新规全面实施,着力整治信用卡市场乱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但相关投诉却不减反增。信用卡销售正在从一场用户争夺战,异化成一场信任消耗战。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信誉是其核心资产之一。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固然损害了客户权益,而银行事后简单化定性,其对客户信任与银行商誉造成的伤害或许更为深远。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也是银行在业绩导向下的管理偏差。央行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营总体情况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为7.27亿张,相比2022年四季度足足减少了8000万张。如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部分银行过度追求发卡数量而轻视风险管理,重视营销推广而忽略员工职业操守。这种“重业务、轻管理”的经营模式,使得李老师的类似事件绝非孤例。长此以往,透支的将是整个金融系统的公信力。

此外,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套现成功,也是利用了现实社会中习以为常的“熟人社会”商业营销模式 : 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可信任身份,一步步瓦解了受害者的心理防线。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银行,在引入第三方服务时,都必须履行更严格的审核与公示义务,避免自身公信力被滥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派出所的民事纠纷不予立案,到银行的个人经济纠纷说辞,当事人陷入了责任的真空地带。这意味着,只有从制度层面查漏补缺,加强全流程风险控制,才能真正筑牢金融安全的信任基础,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在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一方面需要持续提升个人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构筑一个权责清晰、保障健全的金融生态,从而更有效地识别和规避潜在风险。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13 18:25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李源菁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