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子秤实现“一秤一码”!青岛112处农贸市场完成统一商品标价牌规范设置
作为城市烟火气的聚集地,农贸市场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今年我市将“农批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抽检、农贸市场开展电子计价秤‘一秤一码’智慧监管和设置统一商品标价牌”等三项任务列入市办实事,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观海新闻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青岛推出“一秤一码”智慧监管模式,目前全市112处农贸市场近2万台在用电子计价秤全部赋码运行,完成统一商品标价牌规范设置,16处农批市场完成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抽检9万批次,两项市办实事任务已提前完成,一项正按年度计划有序推进。
在抚顺路副食品批发市场,正在买肉的市民姜先生惊喜地发现,每个摊位前的电子秤旁都贴着一个醒目的二维码,而且商品标价牌整齐划一,在市场内的宣传栏上还公示着当天农产品快速检测结果。通过扫码,他可以查看到秤具的“身份信息”,包括检定有效期、检定机构等详细信息,还能对购物体验进行评价或投诉。“现在的市场越来越规范、价格越来越透明,买东西就更放心了。”姜先生表示。
秤具上的二维码标签实际上是“一秤一码”智慧监管系统的核心,它内置了NFC电子芯片,如同是电子秤的“电子身份证”,绑定着每台秤的唯一编号。如果商家试图把标签撕下来贴到别的秤上,芯片就会被破坏,重新张贴后也无法读取信息。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杜绝商家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串换电子秤的违法行为。
“正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在买菜时遇到的计量公平等问题,我们今年研发了青岛市计量智慧监管系统,通过小小二维码标签,实现对电子秤的全程智慧化管理。”市市场监管局计量处负责人介绍,目前,“一秤一码”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已经完成,全市农贸市场近2万台在用电子秤全部实现“赋码运行”,监管部门应用大数据可精准定位疑议频次较高的“红灯秤”,实现靶向监督,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秤准量足。
不同于商超的明码标价,在传统购物习惯中,农贸市场就是一个询价议价、讨价还价的地方,为何要设置统一商品标价牌呢?市市场监管局农贸市场处负责人表示,讨价还价也要有个标准和参照,防止经营业户因看人要价、漫天要价,产生不必要的纠纷,规范明码标价就是为了引导双方形成“明着价卖、看好价买”的习惯,以更好保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
以往,青岛市农贸市场明码标价主要采取价目表、标价签、标价牌、简易纸牌等方式,除了规格不统一,显得杂乱无章之外,要素也不齐全,要么缺少商品品名,要么缺少计价单位。为了做好示范统一,同时也为了减轻业户负担,市场监管部门设置统一商品标价牌,由政府统一采购,定制海鲜、生肉、蔬菜等11类商品共计26万个标价牌,目前已覆盖全市112家农贸市场,让商家用着更方便、卖得更省心,让百姓看着更明白、买得更放心。
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今年我市在16处农产品批发市场,采取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方式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检,全年计划检测不低于14万批次,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关。
“我们建立了农批市场第三方快检机制,自今年3月起,在16家农批市场按区域布设10个标准化实验室,重点针对蔬菜、水果、畜禽肉蛋、水产品4大类食用农产品开展快速检测抽检。”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负责人介绍,检测结果2小时内通过市场宣传屏(栏)及“放心码”进行公示,数据直传后台防篡改,市民随时可以查询。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同步开通“你送我检”便民通道,市民凭当日凭证可免费送检。这项工作每月按计划开展,目前已完成检测9万批次,通过快检工作充分发挥“防火墙”“过滤网”作用,为市民“菜篮子”安全筑牢首道防线。
“小市场”连着“大民生”。这些年来,青岛农贸市场经历了由露天到室内、从初级向高端的变迁。截至目前,全市在册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总共112处,总面积235.2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农贸市场85处,胶州、平度、莱西三市农贸市场27处。从经营类型来看,以零售农贸市场为主,共96处,如团岛农贸市场、埠西农贸市场等;批发市场有16处,如抚顺路批发市场、东方鼎信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