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市南区拟组织实施太平路31号、33号改造更新

原标题:擦亮“老青岛”心中的地标记忆

16日,记者从市南区获悉,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发布《太平路31、33号改造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根据《公示》,市南区政府拟组织实施市南区太平路31号、33号改造更新,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传统风貌建筑的再利用。

《公示》显示,该项目位于历史城区的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太平路31号为历史建筑,太平路33号为一般建筑。这次改造,根据《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要求,本着保护性、原真性和可逆性的原则,以历史图纸、历史照片、现场遗存为依据,对建筑立面材质、色彩、价值要素等进行考据和修缮,实现历史街区品质的综合提升。根据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之前发布的太平路31号、33号改造项目招标计划,项目估算投资216970000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安装工程(含给排水工程、强电工程、弱电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等。

两处建筑的改造备受关注,因为一直以来它们是“老青岛”心中名副其实的地标——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物亨利王子饭店旧址就位于市南区太平路29—33号,建于1899年,又称青岛大酒店,最初原建筑只有饭店,是青岛近现代最早竣工的大型高级饭店和最早的楼房建筑之一。由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砖石木结构,二层,宽窗窄墙,东山墙上刻有一个中文“寿”字作为山花,整个建筑干净利落。

1905年,在饭店后侧新建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由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立面以拜占庭格调为特色,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角线。整座建筑居于饭店的中轴线上,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一层为砖混结构,大厅可容纳400至500人。

1911年,又在饭店西侧增建一旅馆部,称为亨利王子饭店中馆,石基粉墙外廊式三层楼房,除地下室外,一至三层各有8套单间中轴对称,建筑为红瓦顶,窗台、勒角嵌花岗条石,底部以粗花岗石作拱形窗基底。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先生曾下榻此处。同年,在中馆以西新建西馆,形成当时青岛最大的西餐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为三层,设地下室,砖石木结构。顶部为红瓦蒙莎顶,立面三段式处理,具有德国建筑风貌。

青岛解放后,饭店与音乐厅曾为青岛市政协办公楼和礼堂。太平路33号,则是1949年12月10日《青岛日报》创刊时的办公地。1994年,部分建筑被拆除,新建泛海大酒店,原旅馆部则变成栈桥宾馆。1998年11月,在旧址拆建基础上,总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青岛日报社新建办公大楼封顶。2019年,市南区启动对这栋老建筑的开发利用,引进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产业创新园在此运营。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张琰 实习生 侯佳言)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王熠冉]
2025 09/17 07:40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