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崂山区:263个重点项目刷新“进度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 涛
9月5日,一家名为青岛并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算力服务企业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注册落地,此时,距离与该项目初步接洽、达成合作意向仅过去20余天;
9月1日,新学期开学首日,位于张村河片区的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投用,600多名小学生背着崭新书包,满怀喜悦踏入新校园;
再过不久,造型如巨型“飞碟”盘踞山间的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也将“腾空而起”,离正式启用已为时不远……
一个又一个优质项目的快速推进,成为崂山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的生动缩影。当前,正是全力冲刺、决胜全年的关键时期,崂山区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年初确定的263个重点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
新开工110个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初,崂山区科学谋划、系统布局,梳理确定了263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
“263个重点项目中,包含续建项目62个、新建项目134个、储备战略项目67个,截至9月中旬,已有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一期)等110个项目新开工,银丰玥美酒店等25个项目竣工。”崂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于晓说。
4号楼即将于月底前封顶,1号楼启动主体施工,2、3号楼加快冲刺“正负零”……在中韩街道株洲路北侧,300余名项目工人在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总部基地项目现场默契配合、加紧作业,全力冲刺节点目标。“根据计划,年底前,4号楼要完成主体验收,3号楼要实现封顶,整个项目正在按预定节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方青岛古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高维春介绍,该项目是以创新型企业总部、生产研发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区,建成后将承接光学器件、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及总部企业入驻,打造成为高效串联、灵活多变的新型总部园区。
服务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财富金融综合创新中心各项建设工作同样有条不紊、全速推进。据青岛财富金融综合创新中心项目经理满孝林介绍,该项目目前正全速推进主体结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封顶,2026年竣工交付。“项目打造集会展、商业、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完善金家岭金融聚集区服务功能,为高端金融类机构集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满孝林说。
新投产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除正加速建设的一批重点项目外,崂山区此前交付的一批重点项目已陆续投产、达效。
比如,今年7月,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项目迎来首批入驻企业。作为基地核心建设内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青岛)中心,以中科曙光全资子公司——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国际”)为建设运营主体,赋能基地深耕先进计算领域、辐射全省发展。接下来,曙光国际将依托基地的创新资源与产业基础,一方面通过技术攻关突破高端计算领域“卡脖子”难题;另一方面将以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为纽带,推动先进计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助力全省各地市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关键力量。
更早些时候,6月14日,东华软件全国副中心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园。该园区布局东华云都总部、东华鹏霄服务器一体机总部及生产总部基地、AI智算中心、孵化基地等多种产业生态,将通过软硬一体的多元布局,打造智慧城市与信创生产研发高地。其中,AI产线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AI一体机等产品;信创产线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生产服务器、电脑等信创产品,年产能达8万台(套)。
一个个优质产业项目的相继投用,正逐步构建起多元化、高能级的现代产业生态,赋能区域发展的新未来。“年底前,全区预计还将有一批项目实现竣工,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创新资源的集聚,持续强化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于晓说。
百余个招商项目在谈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加快推进既有项目快建设、早投产的同时,崂山区还全力招引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助力。
来自崂山区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崂山区年内已招引落地153个项目,其中过亿元项目106个。仔细梳理,不难发现,这些项目的招引并非简单堆砌,而是精准契合崂山区“7+4+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需求。
进一步塑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布局区域既有优势。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浪潮集团在青岛市尤其是崂山区的布局越来越与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优势产业紧密结合。7月29日,浪潮集团旗下数字核心企业浪潮智慧科技和国内智慧海洋领军企业励图高科合资成立的山东浪潮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注册落地。根据安排,浪潮智慧海洋将整合励图高科在海洋领域数据、技术、产品及实践案例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依托浪潮集团在计算资源、服务器资源及全球市场销售网络等方面提供的核心支撑,构建智慧海洋领域“技术+场景”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助推海洋经济向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方向全面升级。
加快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崂山区突破发展的四大优势新兴产业之一。今年以来的众多招引项目中,该产业链条的集聚效应持续凸显。比如,富晟新能源汽车总部项目。8月26日,由长春富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一咖新能源生态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在崂山区注册成立。未来,公司将在崂山区打造解放青汽专属的新能源卡车生态科技运营平台。该平台以“解放系”产品为主导、以数据为核心、以运营为主线,拓展基于车的全生命周期生态业务,布局贯穿“人—车—货—运”四位一体全链路。
签约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的同时,崂山区还高度重视项目资源的持续积累与梯队建设。“除已落地的153个项目外,全区尚有100余个规模可观、技术领先、产业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正在紧密对接和深入洽谈中,涵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多个重点领域。”崂山区商务局局长安春静告诉记者,这些储备项目与崂山区当前重点打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契合,部分已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引进前景和战略价值,“我们正以全方位、专业化的招商服务,积极推动这批在谈项目加快成熟、尽早签约,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增势。”
做好项目全周期保障
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能够跑出“加速度”,得益于不断优化提升的营商环境。
先进城市的经验表明,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集聚优质项目的关键基础。崂山区通过做好重点项目全周期保障,促进更多优质项目快引进、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为意向项目扫清障碍,助力顺利落地。比如,制定《崂山区进一步优化招商项目推进机制的若干措施(试行)》,强化并联推进思维,对资金、土地等关键要素保障类项目,前置国资介入和用地选址,实施招商谈判-要素匹配一体化推进,将配资类项目落地时间由原本至少半年以上提速至最快三个月内,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落地速度。
为落地项目优化流程,确保快速开工。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专门组建“金牌团队”,跨前对接、分类施策,推动一批项目实现“早开工”。比如,通过先行办理土石方施工许可,助力崂山一中等重点项目提前开工3个月以上;通过人防模拟审批,助力崂山区人民医院等项目提前完成配套费缴纳等前置手续,确保压茬办理施工许可……“通过模拟审批等措施,崂山区人民医院抢抓开工节点,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青岛金家岭控股集团开发拓展部部长吕宏福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石方和支护施工,地下主体结构完成60%,地上主体工程施工完成5%,预计于2026年1月主体封顶。
为开工项目完善保障,实现早日竣工。崂山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聚焦要素集成、服务集成、数据集成,推出重点项目全周期审批服务图集,围绕3类建设主体定制8类典型项目审批服务路线图,贯穿重点项目全周期主体登记到经营许可8个阶段、70余个审批事项,场景化、实用化、体系化解决以往企业“办一项问一项”“多个部门来回跑”“手续不全导致运营延迟”等难题。同时,全力做好项目全周期服务的“后半篇文章”——通盘考虑建设项目从竣工验收到投产运营的服务保障,确保重点项目实现从建设到经营的快速转换。比如,在服务保障银丰玥美酒店项目中,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等7个部门挂图作战,台账式梳理14个审批事项,实现项目竣工验收和经营手续的并联办、集成办,助力酒店如期开业。
为竣工项目强化服务,争取尽快达效。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是崂山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聚焦园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服务前移,专门在园区设置了政务服务驿站,围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细分领域、细分赛道涉及的相关事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服务。
“我们将继续精准精细服务全区‘7+4+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项目所需、企业所急,陆续推出一批示范性、标杆性、创新性服务场景;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前哨’和‘后援’作用,在服务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社会民生实事等领域,不断拓展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审批服务保障能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郝代盛受访时说。
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崂山区逐步构建起优质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招引落地一批、开工在建一批、达产见效一批”的良好生态。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