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大基础教育合作学校规划方案亮相
备受市民关注的青岛TOD一号工程再传新进展:片区内引进的山大基础教育合作学校规划方案亮相。青岛地铁集团携手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成功落位山 大基础教育合作学校。这座集文化传承、空间创新、绿色智慧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是青岛TOD一号工程的教育标杆,更是山大基础教育“环境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
校园立面以红砖为主材
山大基础教育合作学校校园立面以红砖为主材,搭配金属板的现代质感,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既呼应了国棉六厂工业遗存的活力风貌,更延续了青岛红砖建筑的文化底蕴。入口处的孔子像经艺术化处理,与山大校园的人文符号遥相呼应,暗合“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山大红”作为核心色彩元素,从红砖外墙延伸至塑胶跑道,取自孔庙红砖的色调稳重敦厚,彰显着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最有代表性大学”的文化特色。标准化的立面模块通过色彩错动形成韵律,强化了校园的视觉识别度,让文化归属感在师生心中悄然扎根。
空间设计上,山大基础教育合作学校校园以东西轴线为核心,构建起“室外—室内—半室外—开放场地”的序列空间,从主入口的仪式感广场,到教学楼围合的开敞庭院,再到连接中小学部的共享长廊,使用者在连续动线中体验不同尺度的空间变化,学习的趣味与吸引力无处不在。
功能布局上,校园实现了“分而不离,合而有序”的科学规划。北侧教学楼为中学部,南侧为小学部,走廊南侧的普通教室采光充足,北侧的专业教室配套齐全,既保障了不同学段的教学独立性,又通过共享长廊实现资源互通。普通教室采用浅木色基调,搭配可调节遮阳系统,在保护视力的同时营造出专注舒适的学习氛围。
户外空间是“第二课堂”的延伸。运动健康园以曲线道路串联游乐设施,“跑环”设计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培养运动习惯;交流共享园设置户外小剧场与阅读角,成为师生学术交流的天然场所。半室外的互动平台、贯穿校园的绿色廊道,将室内学习与户外体验无缝衔接,真正实现“处处是课堂,时时可学习”。
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板
青岛TOD一号工程片区内学校以绿色低碳建筑标准为目标,构建起全维度的绿色生态体系。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板,与热泵系统、热回收新风系统形成能源闭环。雨水回收系统将屋面与路面雨水过滤后用于绿化灌溉,高碳汇绿植群落构建天然“碳库”,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材则从源头降低建造碳排放。
校园搭载六大智慧系统,从互动教学、智能排课的“学习教务链”,到门禁管理、安全巡检的“安全保障链”,再到食堂管理、物资统筹的“校务服务链”,实现教育教学全流程数字化。
校园向西面向城市社区,以开放的入口广场与空中花园融入片区活力;向东衔接城市绿轴与操场,多层互动平台成为校城融合的纽带。北侧利用场地高差设置地下学生“接送环岛”,设置临时停车场实现“即停即走”,学生下车后通过集散区直达室内,安全便捷设计化解了家长接送焦虑。心理咨询室与亲子活动空间的设置,为家校沟通提供专属场所。教师办公室分散于各年级楼层,行政办公区视野开阔,非正式讨论空间遍布校园,既保障了办公效率,更促进了师生间的即时交流。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徐美中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