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0月8日讯 9月以来,青岛市遭遇多轮降雨,导致全市农田土壤过湿,局部农田积水,形成“秋汛”。目前,“寒露”将至,青岛市已进入秋收秋种关键期,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制定全市防秋汛保秋收促秋种技术指导意见。
防秋汛技术措施
受前期多轮降雨过程叠加影响,目前全市农田土壤水分已经饱和,部分低洼或排水不畅地块出现积水,严重影响秋收秋种进程。要动员各方力量,通过通渠、抽水、挖沟等多种措施,抢排积水、开沟散墒。
疏通沟渠。及时清理田间沟渠、边沟内的杂物和淤泥,确保排水通道畅通。在积水严重区域,开挖临时排水沟,将积水引导至附近的排水系统或低洼地带。
抢排积水。对于积水较深、排水不畅的地块,在田间开挖深沟,增加排水深度,缩短作物受涝渍影响的时间。必要时使用抽水泵等设备,将田间积水抽排到附近的河流、沟渠,减少田间积水。
开沟沥水。对田间没有积水但土壤湿度过大的地块,也要通过开挖沥水沟,沥出耕层滞水,促进透气晾墒,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争取时间。
保秋收技术措施
玉米适期晚收,能明显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当前,全市玉米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针对常用轮式收割机械和运输机械难以进地作业,履带式收获机械保有量少、收割效率低、收获成本较高,人工收获难度大等问题,不要急于抢收,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墒情变化,动态调整农事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玉米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推行适期晚收。对离成熟有一段时间、植株健壮的玉米地块,不宜抢早收获,以免严重影响产量;同时,过早收获易导致籽粒破损较多,增加霉变风险和烘干成本;要尽量延长灌浆期,统筹作物成熟度和农机匹配度,适期进行收获。对既无晾晒又无烘干条件的农户,可根据天气情况暂时让玉米果穗留在秸秆上,借助自然通风降低水分含量,待机适时收获。
分类抢收减损。对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地块,具备机械进地条件,要及时抢收;对土壤湿度过高,短期内不具备轮式机械进地条件的地块,应调度履带式收获机械进田作业;对于机械无法进地作业田块,特别是出现玉米点片倒伏的地块,要抓紧人工抢收。
及时干燥保粮。对已经收获的,有烘干条件的,立即烘干后入库。若不具备烘干条件,采取果穗装笼等措施通风晾晒,或利用空闲房间、过道等通风处摊平存放、天晴抢晒,防止发热霉变,保障粮食品质。
促秋种技术措施
“地湿无晚麦”,小麦晚播也能夺高产。针对当前土壤湿粘、整地困难、小麦播期拉长的生产实际,今年小麦播种要坚持“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的原则,即使推迟播期也要保证整地和播种质量,打好小麦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基础。
整地晾田适墒播种。由于土壤湿度过大,整地时会造成大量坷垃、泥条。提倡适时深翻散墒,待墒情适宜时进行旋耕、耙耢整地播种,或采用立旋整地双镇压小麦精量播种机播种,或对表土浅旋灭茬后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在抢抓农时的前提下,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当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播种,切实做到适墒播种;坚持播期服从播种质量,努力做到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确保小麦一播全苗壮苗。
适当晚播加大播量。今年青岛市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8日至20日,受秋汛影响,部分地块播种期要比常年偏晚。小麦播种要坚持播量服从播期,适播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亩播种量16~20斤,确保基本苗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亩播种量14~18斤,确保基本苗12万~16万。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的,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0.5公斤播量,上限控制在每亩20公斤左右。同时抓好种子包衣,坚决杜绝“白籽下地”。
科学施肥适当浅播。持续降雨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播种时要施足底肥,底肥比例应提高至60%~70%,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小麦抗逆能力。今年底墒充足,播种深度3~4厘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同时,加强苗后管理,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早做好补种,抓好冬前化学除草、地下害虫、茎基腐等病害的防治工作,构建合理丰产群体。(记者 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