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机“上岗” 路灯巡检“开天眼”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青岛环湾路沿线流光溢彩。一架无人机从路灯顶部的机巢悄然起飞,如夜巡的萤火,沿着17.4公里的城市动脉,为千余盏路灯逐一“把脉”。它用AI之眼捕捉故障,以红灯示警,并将问题实时传回指挥平台——一场从“被动报修”到“主动预警”的城市运维变革,正在青岛低空悄然上演。6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青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再次“上新”:全市首次引入“无人机+AI”路灯低空智慧巡检模式,标志着青岛城市照明运维正式迈入“自主巡检、智能预警、精准处置”的智慧化新阶段。
“无人机+AI”赋能路灯巡检
夜幕降临,道路两侧的路灯如同感应到时间流转般渐次亮起。贯穿城市南北的环湾路上车流如织。无需人工操作,无人机按预设的“作息时间”从路灯顶部的“机巢”中缓缓起飞,沿既定路线执行路灯巡检任务。一旦发现故障路灯,无人机便会亮起红灯示警,并通过无线传输,将实时画面与AI分析结果回传至青岛市城市照明智慧运营平台,系统自动生成工单并派发至工作人员,实现跟踪闭环处置。
“相比传统人工巡检,‘无人机+AI’低空智慧巡检更加高效。”财通集团所属青岛城市照明有限公司智慧科技部负责人许健介绍,传统路灯维护依赖人工巡查或市民报修,存在响应滞后、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此外,环湾路作为城市交通主干道,传统巡检需占用道路资源,对市民通行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痛点,青岛城市照明有限公司经过近一年的科技攻关,在全市首次引入“无人机+AI”路灯低空智慧巡检模式,并率先在环湾路开展试点。许健表示,此次试点覆盖道路里程17.4公里,涵盖路灯1100余盏,初步实现了路灯巡检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智慧“大脑”实现自主作业
与一般无人机应用需人工操控不同,此次引入的巡检模式配备了智慧“大脑”。项目启动前,公司在环湾路两盏路灯顶部设置了无人机机巢,通过预设作业时间、路线与方式,实现无人机全自主巡检。作业时,机巢自动开启供无人机起降,归巢后自动关闭。机巢内还配备充电设备,可为无人机自动充电。
“依托高精度定位与AI图像识别技术,无人机可精准监测照明设施的杆体状态与运行情况。”许健现场演示了无人机的应急照明、夜视及远距离高空喊话等功能。据介绍,该无人机还具备热成像功能,可用于夜间巡查、隐蔽区域排查及异常热源识别,实时发现灯具过热、线路老化等潜在隐患。
市住建局市政设施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试点不仅是技术应用的跨越,更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城市基础设施运维效率将显著提升,公共照明服务质量也将迈上新台阶。未来,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全市推广,为低空经济发展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青岛低空经济布局持续深化
近年来,青岛先后获批首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以“海岛场景综合应用”为目标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等多个“国字号”平台。我市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将其纳入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并组建低空经济产业专班、出台《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低空经济联盟等。
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青岛正步入与国内城市群联动发展、协同开放的新阶段。从空中巡检到物流配送,从应急救援到文旅拍摄,低空经济正逐步融入城市肌理。青岛,这座以海洋闻名的城市,正在低空新赛道上构筑起一片“天空之城”的未来图景。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徐美中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