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暖流”抵达 试供热今开启
供热管家全天在岗进行设备调试室温检测 确保每家每户温暖过冬
“师傅,我家客厅暖气只有一点点温,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11月10日清晨,青岛能源热电集团海泊河中心站供热管家李昊的手机刚开机,就接到了辖区内居民张阿姨的求助电话。挂断电话,他迅速背上工具包——扳手、排气阀、测温仪整齐排列,这是他试供热期间入户的“标配”。当天,距离青岛市原定11月16日的正式供热日还有6天,但海泊河中心站已提前进入“全负荷运转”状态,为试供热做最后冲刺。11月11日零时起,我市各换热站将进入试供热状态,居民家里的暖气片将会逐渐升温。
换热站里的“备战图景”
从9月底就绪到23次排气
走进海泊河中心站,最先入耳的是换热器运转的平稳嗡鸣,中控室内的显示屏上,红色、绿色的数据曲线实时跳动——供水温度38℃、回水温度32℃、管网压力0.4MPa,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区间。“这些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我们24小时盯着,一点波动都不能放过。”海泊河中心站站长孙富根指着屏幕解释,试供热的核心是“稳”,既要让管道“热身”,又要避免温度骤升影响设备寿命。
站长孙福根告诉记者,今年的供热筹备从停热后就已启动。“去年3月停暖后,我们就组织技术人员排查上一供热季的问题,像管道堵塞、换热器效率下降这些‘老毛病’,都通过技改一一解决。”他回忆,9月下旬是关键节点,团队用了10天时间完成所有设备的检修调试,包括循环泵保养、阀门更换、管网打压,“9月底前,整个站就具备了随时供热的条件,就等‘点火’指令。”
今年的筹备工作中,“提前量”做得更足。孙福根拿出一张《排气工作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栋楼的排气时间、操作人员和效果。“国庆前我们完成了区域充水试验,国庆后就开始静态排气,接着是冷运和动态排气,光单元楼栋就排了23次。”他解释道,排气是解决暖气不热的关键,尤其是老旧小区,管道内积气多,必须反复排、彻底排,“试供热前多排一次气,居民家就少一次不热的烦恼。”
57人值守的“温暖承诺”
24小时响应与“问题不过夜”
试供热启动后,海泊河中心站的57名工作人员分成了6个小组,分别负责设备巡检、入户维修、热线接听等工作。“每天上午8点开早会,分配当天任务,下午6点汇总情况,晚上留足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有人在岗。”孙福根说,试供热期间,居民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暖气不热、管道漏水,“我们的原则是‘集中问题不过夜’,当天能解决的绝不拖到第二天。”
11月10日上午10点,李昊来到张阿姨家。进门后,他先摸了摸客厅的暖气片,“上面温、下面凉,大概率是积气了。”他熟练地找到暖气片顶端的排气阀,用扳手轻轻拧开,“嘶——”的一声,白色的气流带着水珠喷出,持续了约30秒后,水流变得平稳。“您再摸摸,温度应该会慢慢升上来。”李昊擦了擦排气阀上的水渍,又叮嘱张阿姨,“要是再不热,您直接给我打电话,别自己拧阀门,尤其是大循环系统,私自操作容易影响整栋楼。”
张阿姨家所在的小区采用的是大循环系统,这也是试供热期间维修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循环的主供水管通到楼顶,再分支到每家每户,管道从上到下连在一起,一户出问题,整支线都可能受影响。”李昊解释,之前他遇到过一户居民私自关阀,导致整栋楼3个单元的暖气都不热,“后来我们挨家排查,才找到问题所在。”
相比之下,小循环系统的独立性更强。在附近另一处新建小区,李昊告诉记者:“小循环是楼道里有两根主管道,家里的供水和回水都是单独的,水流不经过其他用户,楼上楼下互不影响。”要是遇到漏水,分户用户可以先关闭门口的两个阀门,再联系维修,“但大循环用户遇到问题千万别自己关阀,得先跟我们沟通,避免影响邻居。”
除了入户维修,热线接听也是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海泊河中心站的热线室,4部电话此起彼伏。“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到200多个电话,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都不停。”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把每个诉求记录下来,分类转给对应的维修组,“维修完成后,我们还会回访,确保居民满意。”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雅梦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