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交变“通勤车” 家门到厂门仅4分钟
城阳巴士精准线网优化 破解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萤火之光”汇成星河,温暖着城市的每一次出行。从穿梭于街巷的“流动风景”,到丈量城市温度的“民生标尺”;从填补服务空白的“盲区攻坚”,到精准对接需求的“幸福专线”;从打通末梢循环的“最后一公里”,到智慧赋能出行的“调度从容”,青岛城运控股城阳巴士公司始终以脚步丈量需求,用创新回应期待。今起,青岛早报推出“萤火汇炬幸福路”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进这场关于出行的温暖变革,共同关注城阳巴士如何用责任与智慧,在城市的经纬线上,一笔一画勾勒出属于每个人的“幸福路”。
清晨7点55分,在青岛动投壹中心附近的职工公寓门口,物元半导体工程师王工登上了942路区间车。“以前从公寓到公司,步行要20分钟,早高峰打车花费要十几块钱。现在这趟公交4分钟直达,票价才1块钱。”话音未落,车辆已平稳停靠公司门口的站点。车厢里,其他职工也笑着感叹:“这就像我们的‘通勤专车’,再也不用匆匆赶早了。”
这条仅1.4公里、设2个站点的“点对点”通勤专线,是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线网优化的一个微观缩影。自2022年公司战略性重组以来,城阳巴士公司以“精准化、人性化、智慧化”为方向,从解决“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让公交线网完成了一场贴近民生需求的“进化”,一系列“短、快、准”的公交线路,正悄然重塑市民的出行体验。
从“线”到“网”
用精准调度破解候车难题
“以前早高峰想去新韵路方向,得苦等930路从长城路返程。常常是我们该出门了,首班车还没回来,不得已去挤922路,可客流量太大,好几次都没能上车,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迟到了。”家住棘洪滩岙东北路站附近的居民李先生道出了许多居民曾经的困扰。
长线路公交在早高峰周转不及时,导致运力空窗,是传统公交模式的痛点。针对这一难题,城阳巴士公司开出的“药方”是:开行区间车,实现精准增密。
今年5月,新增的“新韵路至碧桂园”930路区间车,将原先单程52个站点缩短至23个,运行时间控制在45分钟,有效覆盖了港东社区、院后庄社区、碧桂园小区等多个居民区。每天早高峰两班区间车,不仅填补了运力空窗,更以“运力强、周转快”的特点,实现了运能的精准投放。
从“有”到“优”
用数据驱动扫除公交盲区
如果说930路区间车是“优化存量”,那么942路区间车的开通,则是“创造增量”的典范。此前,动投壹中心园区附近存在公交盲区,园区内企业数百名职工从公寓到单位的“最后一公里”只能依靠步行、骑行或打车,通勤成本与时间成本居高不下。
在城阳区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城阳巴士公司联合相关企业多次实地调研,并依托城运北部智能交通中心的大数据分析,最终精准定制了942路区间车。城阳巴士公司总经理助理、营运服务部部长徐英培介绍,这条专线采取“区间直达”模式,取消中途停靠,工作日早晚高峰共发6个班次,以单程仅4分钟的极致效率,将职工每天往返通勤时间缩短了近30分钟,真正实现了“出门即上车,下车到厂门”。
从“普惠”到“个性”
让公交成营商环境“软实力”
“通勤是民生大事,也是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城阳巴士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代许彦表示。这种以“企业需求”和“居民痛点”为出发点的线网优化思路,标志着公交服务从普惠式的“站站停”,向个性化的“按需停靠”深化。通过热线电话、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渠道倾听民意,城阳巴士公司让公交线路的开设与调整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截至2025年10月,类似的精准通勤专线已覆盖20余家重点企业。公交线网不再只是简单的连接线,而是化身为一条条高效流动的“民生纽带”,既提升了市民的出行幸福感,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冰冰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