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焊接返工率降 30% 青岛地铁 “可翻动式安全帽面罩” 让施工更高效

班组长——邓贤富。(来源:青岛地铁)

信网11月25日讯 在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04工区琅双区间TBM掘进施工中,有一位名字与创新和安全紧密相连的班组长——邓贤富。

高处焊接,不仅是技术与体力的双重考验,更是对安全防护的严苛要求。班组里的电焊工喻全洪,就遇到这个难题。传统手持面罩在操作时极为不便,影响焊接精准度;而用布遮挡虽能暂时解决视线问题,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让喻全洪倍感困扰。

邓贤富,这位心细如发的班组长,将工友的难题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次下班路上,与骑电动车的工友擦肩而过,电瓶车头盔如同一束光,瞬间点亮了他创新的灵感火花。“焊工面罩要是能这样固定,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他兴奋不已,立刻找到班组两进人员司玉迪商议。司玉迪听后,毫不犹豫地拍板支持:“这想法太好了,咱们赶紧试试!”

说干就干,两人连夜行动,利用旧安全帽开始改装。然而,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次测试,面罩翻动不灵活,如同卡壳的机器;第二次,重量偏大,容易让操作人员失去平衡。但邓贤富没有丝毫气馁,在工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反复调整铰链位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几天的努力,“可翻动式安全帽面罩”成功制作出来。

试用当天,喻全洪赞不绝口:“手解放了,焊得更稳!”在高处焊接时,面罩一翻即用,再也不用冒险用布遮挡,安全高效,焊接返工率下降30%,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这项创新成果虽然不是什么前沿科技,却是班组建设“小发明、大效益”的生动实践。

邓贤富的成长,正是青岛地铁班组建设注重个人能力提升和价值实现的生动缩影。当邓贤富从操作手晋升为班组长后,他肩上的责任愈发重大,但这份责任也成了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日常工作中,他深入学习“五小创新”的各项文件及典型案例,鼓励班组成员积极提出创新想法,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在他的带动下,班组里涌现出许多像“可翻动式安全帽面罩”这样的小发明、小创造,为工程建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安全。

在邓贤富的带领下,6号线二期琅双区间TBM掘进红旗班组正以昂扬的姿态,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每一位青岛地铁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点亮安全之光,驱动高效之轮,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记者 顾青青)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转载请联系信网获取授权(邮箱:news@qdxin.cn),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25 15:51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顾青青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