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车道无人值守,AI保障“车畅其行”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当前,5G、区块链、人工智能、卫星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正在交通运输领域掀起一场深刻变革。以人工智能和智慧化为特征的新型高速公路,逐渐成为交通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11月27日,青岛城投集团旗下青岛高速集团联合技术单位共同研发的“智慧云仓”收费站在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改扩建工程(简称“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大场收费站正式启用。作为青岛首个“智慧云仓”收费站,这是继规模化应用车道智能设备、推广自助收费终端后,青岛高速集团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成功填补了青岛地区“智慧云仓”收费站建设的技术空白。该收费站以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引擎,为高速公路植入“智慧内核”,更好支撑“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道路通行环境。
收费站无亭通透,多车道特情可“云端处置”
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北起沈海高速与青新高速交会的南村枢纽互通立交,向南纵贯平度市、胶州市和西海岸新区,终至青岛与日照交界处,全长131.45公里。目前,项目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计划年底前全线通车。
大场收费站是工程设立的10处收费站之一,为改扩建收费站,车道由改造前的“2入2出”升级为“3入3出”。建设过程中,大场收费站聚焦车道设备智慧化升级,深度融合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通过车道设备的IP化改造、物联网接入及多车道设备集中管控等,实现了收费站无亭化、通透化、智能化运行。
与现有收费站不同的是,大场收费站通过全域部署智能收费机器人、自助收缴费终端、费显一体化栏杆机等设备,实现全车道无人值守。车辆驶入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车型,驾乘人员根据语音提示即可快速完成取卡、扫码支付等流程,出口平均通行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大幅提升。
青岛高速集团西海岸分公司总经理王海波介绍,“智慧云仓”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中枢,设置于收费广场核心区域,集成收费管控、实时监控、视频交互、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功能,构建起“云—边—端”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工作人员借助4K高清影像和双向语音系统,实现对多车道特情的“云端介入”与集中处置。新模式下,可实现工作人员单岗兼顾多条车道与设备运维,人员配置较传统运营模式缩减50%,显著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沈海高速公路青岛段的变化不止于此。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青岛高速集团整合移动终端、高音广播、情报板、交通广播、导航地图等信息发布渠道,搭建伴随式服务平台,形成“一张网”出行服务,对交通运行状态、突发事件、施工养护等出行信息开展全量接收与推送。对改扩建路段监控设施数字化升级,实现异常事件视频AI监测全覆盖,自动识别高速公路异常事件,并快速联动多方协同处置,全面提升青岛高速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为驾乘人员出行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畅通的出行服务。
数字化升级,高速公路越来越“聪明”
抢抓数字城市建设机遇,2023年起,青岛实施了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高速等领域共完成60余个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化转型取得卓越成效,成为激活交通运输领域效能变革的“新引擎”。
以高速公路为例。近年来,青岛高速集团大力推进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收费站全场景数智化升级,实现服务提质增效。遵循“全景覆盖、集约部署、数智管控”的理念,联合行业软硬件厂家,研发高速公路智能收费机器人。以“智能体”理念、“云+端”技术路线和“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融入AI、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化机电产品,实现收费服务的智能化升级,完成适合布设智能收费机器人收费站的全覆盖。
打造全场景数字化收费站,突破传统人工收费模式,实现无人值守、非现金交易、快速便捷通行等多重优势。城阳北收费站升级扩建后,有效缓解了区域交通拥堵压力,入口早高峰时段小时交通量增长35%;出口晚高峰时段小时交通量增长14%,通行效率提升了42%。
智慧收费服务创新升级,助力车辆高效通行。青岛东收费站是全省车流量最大的收费站,也是进出青岛的“第一窗口”。以“高效通行、智慧服务”为目标,青岛东收费站实施了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ETC车辆预交易+标准化车道、人工车道自助发卡缴费、计重分类引导、特情远程处理、车道少人值守、设备集约高效”式智慧收费站,完成改造后,ETC车道高峰期效率整体提升近12%,混合车道车辆排队时间缩短34%,高峰时段入口ETC货车通行时间缩短90%,为超大车流量收费站的数智化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