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千山筑峰大会启幕
11月27日,2025千山筑峰大会在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举行。大会作为青岛市和崂山区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和推介窗口,紧扣区域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深度链接高校院所、重点企业与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切实将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转化成产业发展实际效能,为区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根基。大会汇聚来自海内外高端人才及党委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代表等500余人,共商人才发展大计,共绘区域发展蓝图。
本届千山筑峰大会进一步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扩大“千山”品牌影响力,通过设置“千创汇·智崂山”创新创业大赛,重点产业、企业、高校院所等14场引才专场对接会和产才匹配对接会,吸引高端人才与青年人才汇聚于此,让各类人才在青岛这方产业沃土上生根结果。
筑人才高峰
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地
本次大会邀请海内外164名高端人才参会,研究方向涵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等领域,其中63人毕业院校为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QS前100高校,52人拥有亚马逊、苹果、Meta等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经历,较往年人才质量有明显提升。
11月26日,举办“千创汇·智崂山”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吸引200余个高质量项目参赛,“以赛引才、以赛促创”的平台效应持续放大。大会设置高校院所5场引才专场对接会,通过“一校一院一展位”,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与高层次人才在重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
作为本届大会的承办地,近年来,崂山区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推动校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建立校地融合特派员制度,聚焦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累计对接高校院所、人才企业1000余次,举办“送政策、送服务、搭平台”活动60余场,走进链主企业,对接企业人才、技术需求90余项,协调解决项目合作、资源对接等难题30余项。打通教育资源、科技成果与人才成长通道,将高校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支撑力量,持续吸引各类顶尖人才扎根崂山、服务崂山。截至目前,崂山区拥有住崂两院院士19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41人。
筑产业高峰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育成地
本届大会重点突出产才融合导向,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聚焦虚拟现实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全市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设置6场产才匹配对接会和海尔、歌尔2场企业引才专场对接会。与往届不同的是,此次重点产业企业对接会不仅关注头部企业需求,也关注“腰部”企业发展需要,邀请对象包括海外人才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内人才,满足用人单位对中高端人才的全方位需求。
当前,青岛正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7月,崂山区聚焦“7+4+1”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在“汇智崂山”人才政策中推出“一产一策”人才支持体系,针对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出台重大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企业紧缺人才等支持政策。为破解产才供需错配、企业用人成本高、创业氛围不浓等问题,着力建设打造青岛产业人才匹配赋能中心,依托青岛国际创新园优质载体,为产业人才提供匹配赋能、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支持,打造集服务赋能与应用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引领带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筑生态高峰
打造人才宜居宜业逐梦地
本届千山筑峰大会选择在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举办,旨在以虚拟现实产业为切口,集中展示青岛市人才发展生态建设成果。在活动现场设置的“虚实无界·创享未来”产业展中,17家国内外领先企业展出涵盖VR/AR/MR设备、具身智能等领域的特色展品,其中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占比40%,充分彰显青岛人才企业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中的丰硕成果。
在青岛,“千山模式”形成的创新路径正在崂山大地上徐徐铺展。近年来,崂山区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顶层设计方面,立足区域资源与产业优势,积极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和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以滨海大道为主轴,创新打造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产业人才匹配赋能先导区,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阵地打造方面,将人才元素融入城市更新建设,打造“正午青年”人才家园等14处人才服务阵地。服务保障方面,强化人才住房供给力度,实施青年人才安居计划,近三年,累计为青年人才提供2700套租赁型人才住房;强化创业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为120名创业者发放创业补贴142.6万元,为28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40万元,实现人才发展生态从“筑巢引凤”到“近悦远来”。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陈小川 通讯员 袁航 赵子健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