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孔子文化如何与世界“和合共生”

原标题:灼言|孔子文化如何与世界“和合共生”

九月的曲阜,秋高气爽,古柏参天。

9月27日—28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举行。

此次活动以孔子在齐鲁大地的足迹和影响为脉络,以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为灵魂,面向青少年、成年人、银发族、亲子家庭、国际游客等不同群体,让孔子思想从典籍中走出来,成为可触摸、可感悟、可践行的精神滋养。

当孔子思想与世界文明交汇碰撞,这一场盛会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思想犹如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灯塔,照彻茫茫长夜,点亮了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曙光。

在曲阜这片土地上,一栋一梁、一砖一瓦都浸透了儒风雅韵。活动期间,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是文化血脉的回归,亦是精神故乡的召唤。

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本次祭孔大典既氛围庄重,又形式新颖。在乐舞告祭、敬献花篮、恭读祭文等仪式之外,连续举办第十届“云祭孔”活动。以“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为主题,创新“主演播室+海内外直播点”形式,联动全球多地文庙、书院等儒学机构以及海内外几十家媒体,对各地祭孔活动进行集中展示和讲解,打造一场跨越国界、贯通古今的文明交响。

同时,本次文化节还建立“全球祭孔资源库”,把祭孔活动内容转化为公益教育资源。开通线上祭孔平台,推出祭拜孔子、祭孔直播、祭孔盛况、祭孔专题、儒学问答、中华文庙、《论语》共诵七大栏目,打造“不落幕”的文化空间。

钟鼓齐鸣,佾舞翩跹,海内外的孔子文化爱好者,用一场跨越国界、贯通古今的文明交响,传递对至圣先师的无限崇敬与对中华礼乐文明的虔诚传承。

这种传承更见于山东文化“两创”的实践。为推进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创新打造了孔子数智大模型,是对儒家文明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全新赋能与焕新激活,已成为保护传承孔子文化的一道风景。

两千多年前,孔子从鲁国启程,怀着推行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开始了十四年的周游。今日山东,世界的目光从孔子故里出发,在齐鲁大地上品读一代圣人的伟大思想。

9月27日上午,“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2025年山东省藏书大会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孔子博物馆举行。现场举办“鲁壁重光:唐宋元珍贵古籍特展”,汇聚孔子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博物馆等多家公藏机构和私藏家的130件珍稀典籍与文物,集中反映中国书籍史从写本时代走向印刷术繁荣的历程。展品的装帧形式多样,有卷轴装、缝缋装、蝴蝶装、经折装、线装等。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未曾断裂的文明体系,其背后有一套稳固的精神标识作为“压舱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应时而生、与时俱进,正是这一标识体系中最璀璨的篇章。

直面这些珍稀典籍,人们感叹的不仅是古籍的非凡之美,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深深赞叹。在AI融入学习生活的当下,保护、重温卷帙之上的墨香雅韵,对于见证并延续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荣耀,有着重要作用。

当“中国的孔子”正日益成为“世界的孔子”,“郁郁乎文哉”这幅孔孟大地上的美好气象,不断在世界文化的热土上盎然生发。

“和而不同”理念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哲学范式,公平、博爱、和谐的价值观被探讨为人类可能的“普世价值”。在跨文明对话中,儒家思想强大的包容力,犹如一座蕴藏着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的智慧宝库,对当今时代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更成为应对当代全球性挑战的东方密钥。

从1984年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文旅活动到今日孔子文化节上的“跟着孔子去研学”,历经四十余载,孔子文化的规模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无伴奏合唱《论语》经典诵读、情景朗诵《见识齐鲁赋》、少年儿童合唱《尼山敬师歌》轮番上演……“研学路上问孔子”让圣贤智慧深入人心,在国风变国潮、礼俗成习俗的过程中,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启智、以文载道。

近年来,山东通过AI与“孔子”进行对话、数字技术“活”化《论语》、将“礼乐”精神融入创意产业等文化实践,让古老的精神标识以更亲切、更震撼的方式与年轻一代“幸会”,向世界递上孔子文化这张中国的文化名片。

千年前,孔子以谆谆教诲启迪年轻后学、传播儒家文化;如今,透过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窗口,海内外的孔子文化爱好者得以再次走近孔子、探索未来。

站在2576年后的时代路口,这曲“和合共生”的文化弦歌,终将打破文化交流的壁垒,奏响人类社会的和谐乐章。(文/李振华)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29 18:03
· 来源 ·
闪电新闻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