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绿电占比快速增长 青岛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98万千瓦

原标题:“绿电”满格 青岛供电护航“光伏+储能”

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98万千瓦 “超级充电宝”为用电高峰减压

今夏,青岛遭遇罕见高温天气,让全市用电量七次刷新历史新高。即使面对如此艰巨的电力保供压力,青岛电网依然平稳经受住了高温“烤”验,让市民和企业实现了“无感”用电。电网负荷越来越高,居民和企业却能实现“零感知”,这背后的关键支撑到底是什么呢?从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获悉,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风力、光伏等“绿电”已成为了青岛电力的重要来源。国网青岛供电公司针对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发展要求,结合青岛的风光资源和海洋资源优势,遵循清洁低碳、系统发展的原则,正在全力构建常规机组兜底保障、海陆新能源协同耦合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

高荷期间青岛新能源发电占比超20%

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青岛的用电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绿电的占比正在持续提升,成为本地电力供应重要的重要来源之一。电网高荷期间,外电入青占比约为50%,青岛本地火电发电占比超过25%,而风力、光伏等绿电发电占比已突破20%,为电力保供注入“绿色动能”。

今年7月,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工业运行的空白,更成为青岛新能源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之一。8月,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在青岛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大楼东、西、南三侧立面均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凭借这一创新设计,大楼日均发电量可达1500度,实现了建筑与新能源发电的深度融合。

伴随着众多光伏发电项目的投入使用,“绿电”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全国范围来看,光伏、风电已成为我国第二、第三大电源。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在2025年3月底达到14.82亿千瓦,历史性地超越火电装机容量,新能源在全国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面对绿电占比快速增长的新趋势,“十四五”期间,国网青岛供电公司深入开展“清风暖阳”活动,全力服务新能源发展。截至8月底,青岛市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到798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了220%;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90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5.6倍;新能源装机在全市总装机的占比,也从“十三五“末的40%提升至60%,为青岛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超级充电宝”缓解夏季用电压力

绿电的快速增长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与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国网青岛供电公司通过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一系列创新,确保电网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行。

高效调节是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实现电力电量平衡与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手段,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青岛电网储能装机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总装机容量已达18.9万千瓦,这一突破大幅提升了青岛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与电网系统稳定性,相当于为整座城市配备了一个大容量“超级充电宝”。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储能系统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有效缓解了用电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

未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已制定清晰规划:结合储能设施适应场景,引导在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区等新能源密集区域,建设局容量在3~5万千瓦的小型独立储能电站,并将其接入220千伏变电站的中低压侧,实现新能源在220千伏及以下就近消纳,缓解电网设备供电压力。同时,创新研发、推广飞轮储能、“配储一体化”箱变等新技术,针对性解决台区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配变重过载难题。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始终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科学开展电网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新系统建设为枢纽,以新市场、新政策为保障,服务新能源并网消纳,系统解决能源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不可能三角”难题。通过建立“五位一体(源、网、 荷、储、系统)、四要协同(数字化、技术、市场、 政策)”的规划成果体系和支撑体系,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配置智能化、消费电气化,切实解决分布式新能源全接入与充电桩全接入的“两全”难题,为青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持续赋能。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李沛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22 07:24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