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如是国信店难逃七年之痒 实体书店未必非要当网红

从2015年3月12日正式开业,到2021年11月21日即将闭店,青岛如是书店(国信店)没能逃过“七年之痒”的结局,映射出当前实体书店经营的举步维艰。运营网红模式或许是实体书店短时集纳人气的捷径,但高举高打下仍然值得警惕和反思。

在位居国信体育场内的如是书店宣布即将闭店的首个周末,店里迎来了久违的人气与热闹,咖啡餐饮区几乎满座,更多人坐在最具特色的大楼梯上捧读心头好,结账台前甚至排起了长队。“闭店即巅峰”的定律适用于每一个值得追忆的场景,情怀就像是急速进入黑暗前的回光返照,不免让人唏嘘,为何只有在快关店的时候才有大客流?

实体书店是一门需要情怀的生意,但仅凭情怀,很难做好生意 。当两者之间难以相互供养,当单一链条的衍生服务无力支撑,及时止损的闭店之选是条出路。

早在十年前,初期凭着爱好苦撑的实体书店纷纷转型,靠书吧里饮品蛋糕、文创产品等衍生服务辅助运营,现实多是“拆东墙补西墙”也难以自负盈亏。如今种草风潮的盛行,流量密码的生意越来越多进入到了书店文化的领域。资本介入下的网红模式确实效果显著,言又几等多家大型连锁书店在全国快速布局,过分精美华丽的装修、存在感超强的配置品、甚至同时售卖鞋帽衣物,仿佛是吸引客流的必要元素。

当下,提起某某书店,人们第一印象或许不再是考究的归类和丰富的书籍,而是“刷遍网络的打卡胜地,我也要去”。蹭环境的博主们大多不会拍完再买本书,找角度、摆道具、被入镜,令读者不胜其扰,真正享受书店文化的固定购买群体逐渐望而却步。热闹的外在包装下,华而不实的争议抵不过好拍、好看的定义。有热衷实体购书的网友感叹,“谁‘逼死’了书店,又是谁‘逼死’了实体书店的客人。”

不止书店,今年10月,某奢侈品牌与菜市场跨次元联动,却成了被流量摧毁的典型“闹剧”。要包装不要菜的“买珠还椟”式操作令人不齿,平日买菜的市民只能在狭缝中缓步前行,这本应是一场多方共赢的活动,但在流量至上、打卡至上的效应下严重变形。

书籍和粮食一样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依旧落入了被辜负的境地。“健康富足的生活本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这层积极的寓意在这个时代却越来越难寻。有人说“书店是城市的灵魂”,书店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产业,盘活运营没有“流量网红+”跨界这么简单。

与互联网定价相比,实体书店毫无优势,但原价的快乐也无法用折扣衡量。网购往往带有选定了的目的性,逛一逛实体与一本好书相遇,像是缘分使然。事实上,在书籍中围炉取暖的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真正有需求的读者渴望被内容和文化反哺。

未来,实体书店或许可以更多的把文化价值回归到需求上面,为便捷、实用赋能。向图书馆方向发展,不止卖书还可以有偿借阅、置换等;“非买饮品不得入内”的规定太过生硬,设立随时查阅的付费自习室,利用资源和氛围占据优势,心理层面上也缓解了对书店逐利的抵触情绪;打造高水准的跨界移动书吧,在影院、在商场、在社区、在旅途中,凡是人需要坐下来休息的地方,都可以有书的身影,同时建立品牌效应……

阅读文化不该被内卷的流量喧宾夺主,应以更纯粹、丰富、精致的样子重新融入读者的生活。实体书店道阻且长,意义远不止于“活下去”。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编辑:可可]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1 11/18 15:46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秦璐
· 责编 ·
可可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