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创新推出“清单之外无检查”“无事不扰”等管理方式,从4个方面提出16条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新政策的发布推动政务部门角色由“管理”转变为“服务”,通过规范行政检查,重塑政企关系,为民营企业“减负松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划定执法边界 让企业安心生产
《若干措施》制定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对查什么、谁来查、怎么查作出明确,着力解决多头检查、随意检查、过度检查等问题。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4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青岛先后出台《青岛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青岛市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工作方案》等政策,全方位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
2024年,西海岸新区上线全市首个“扫码执法”阳光监督平台,为企业减负的同时也对执法人员做出限制。“扫码执法”会记录监督每一次执法行为,检查流程全程留存、检查结果公示、企业评价反馈,以此提高执法水平。此外,今年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推行“扫码入企”执法模式,实现执法检查频次同比锐减45%以上。一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表示扫码执法比较方便,检查的内容明确,手机一扫执法单位,时间和事项等信息全在手机上了,一目了然全都看得到。
壮大民营经济 青岛打出“组合拳”
今年青岛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发布《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等系列政策,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对接会、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投资并购与全球化战略对接会等活动,为更多民营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在青岛市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投资并购与全球化战略对接会上,海卓动力发布了A轮融资计划,拟募资3亿元;青岛瑞德克智能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A轮融资,拟募集2000万元。密集发布的政策、活动为优秀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岛在全市开展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改革,将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型办理环节从7个缩减为1个,提交材料、审批时限压缩85%以上,营业执照当场换发。“个转企”有利于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转型升级意愿,助力青岛市经营主体结构更加优化,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成果转化 经济发展重质更重量
今年一季度,青岛民营企业进出口1461.9亿元,增长3.4%,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9.2%,有力助推全市经济稳步增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青岛民营经营主体超过200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经营主体1995户,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投资、60%以上的税收、近70%的进出口、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和企业数量,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6家、省独角兽企业17家,省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五、北方城市第二。17家企业于2024年入选省民营企业100强,并列全省第一,实现五年五连增。
为支持青岛民营企业发展,各政务部门正通过减少打扰、提高效率、加强服务等方式降低行政干预,以预约指导、首违不罚等体现柔性执法,让企业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生产经营、创新发展中,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信网评论员 孙宝震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