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录取高校发来短信称“点击链接注册学籍”,当亲朋好友视频来电“紧急求助”需要转账,当返利刷单要求你先支付后退款……您是否发现,电信网络诈骗像一双隐形的双手,藏匿于生活各个角落。反诈,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关乎生活幸福和钱袋子安全的必修课,需要人人参与。6月16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大反诈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切实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
反诈教育要走在诈骗之前
打击诈骗不能止于见招拆招。今天网络诈骗技术先进,确实难以分辨,非接触性的线上诈骗导致案件侦破难、损失挽回率低。反诈防治走在前,需要技术和宣传共同发力。通信运营商可利用AI语音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高频呼出、虚拟改号等异常通话,自动拦截涉诈电话,对任何异常交易实施延迟到账或人工复核。互联网平台需强化算法筛查,封堵“刷单兼职”“杀猪盘”等涉诈关键词传播。针对诈骗高发的老年人群体,通过讲座进社区、进大集、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套路,让他们不再上当受骗。青岛各区市公安开展“零距离”反诈宣传活动,反诈科普进社区,收获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保护市民钱袋子需要综合治理
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诈骗犯罪团伙,从源头遏制电诈犯罪。工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强化监管,落实网络平台、电信企业反诈责任,形成各单位部门联防联治体系。提升反诈技术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同样重要,强化预警劝阻和技术反制,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紧急拦截涉案资金,多措并举守护好群众财产安全。一些新做法值得推广,青岛市北公安构建“四位一体”反诈防护网,针对新型犯罪特点,创新推出“四步走工作法”,线索深挖、数据穿透、链条打击、生态治理,有力推动了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深入推进。
应对诈骗还需全民出击
网络诈骗不是简单的治安问题,而是一场涉及每个人的"全民战争",全国日均拦截诈骗短信超过5000万条,仍有不少群众上当受骗。这一现象说明,反诈需要人人参与。市民需要增强防范意识,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给他人转账、不相信陌生来电,若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打钱,可及时报警处理。积极向身边朋友、亲属传播反诈知识。年轻的儿女要多关心父母长辈,父母要教育好未成年子女,避免“一老一小”上当受骗。我们的每一次警惕,都可能阻止一场诈骗,每一次宣传,都可能拯救一个家庭。
当人人都成为"反诈卫士",就能构筑起诈骗分子无法突破的防线。这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战争,离不开每位市民的参与,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宣传、人人反诈”的氛围,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