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吃瓜”变“吃毒” 真相大白前还要交多少“智商税”?

从“两干部违规买方便面被通报”到“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车有新规定,买票能打折”……今年以来,多地公安机关已查处多起网络造谣事件。这些谣言或挑动对立,或制造恐慌,严重影响并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网络生态。网络谣言是互联网时代的阴霾,在信息泛滥的当下,治理网络谣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在当下,互联网上网民的情绪消费似乎比事情真相更容易成为有心人利用的点。造谣成本低,越离谱越猎奇的事件更容易被人相信。近期网络上出现“南京红老头事件已核实237人身份”“11人被检测出HIV阳性”等涉及“南京红老头”事件的不实信息,在平台经过核实确认后,也被判定为谣言。

在真相还未来临之前,喜欢带节奏的水军、自媒体等为了创造“爆款”,常常利用诱导性话术、“带节奏”使正常网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网络喷子”。尤其是在今年,AI谣言以更高的效率和迷惑性,对社会舆论和公众心理造成了深远影响。例如,为吸人眼球、博取流量,7月11日,刘某利用AI软件生成一则“叶县八岁男童被醉汉用椅子击中头部,造成颅骨粉碎性骨折”的虚假信息,并在互联网某平台传播,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警方查明真相后快速出击,将其抓获归案。而乐在其中的网友看似在“吃瓜”,实际上已经被当成流量被收割赚钱了。

案件疑点被更多真实的材料证明和实锤,舆情经历多次,迟来的真相却被所有人都忽略。这是电影《恶意》背后的立意,也是当下互联网正在经历的现状。“谣言猛于虎”,流言蜚语带来的网暴和审判很容易带到现实的生活之中,有人被“开盒”,有人成为被诋毁的对象。据了解,我国有38.6%的人在社交媒体上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网络暴力。“言语风暴”下,是隔着屏幕“键对键”的挑拨是非,长此以往,不仅毒害网络风气,也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地创伤。有媒体报道,被网暴四年后,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决定拿起法律武器,以侮辱诽谤为自诉案由,将网暴者起诉至法院。由此可见,针对网暴,也只有当更多人敢于较真,才更有可能尽快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伸张公平正义。

互联网的花花世界迷人眼,当网民们看到爆炸性新闻后要也要允许“让子弹飞一会儿”。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将发生毁灭性地震”的消息,逐渐霸榜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末日地震”谣言搅动日本,而这披着预言外套的谣言之风也吹到了我国本土。“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经过警方调查证实,该信息为谣言,且传播广泛,相关人员已被依法处罚。

很多谣言能够传播如此迅速,少不了自媒体、平台等的“推手”。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依法清理涉企网络谣言信息26万余条次,关停违法违规账号1.1万余个,并会同网信等部门,指导本地平台网站拦截清理涉企侵权信息10万余条。治理网络谣言是一场持久战,有关部门应持之以恒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尽快发现-及时核查-迅速处置,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网上公共安全、保护网络空间安全,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每一个有温度的你。”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吃瓜”当下很爽,回味无穷,但谁也不能保证这“瓜”熟不熟。每一位网民还是应该保持理性思考,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网民们不贸然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媒体和有关平台也加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不会在同一个坑里反复交“智商税”,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信息社会。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18 22:38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李源菁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