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科技特派员扎根田间 即墨白庙芋头迎“新生”

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姜家白庙村的农民在地里清理芋头的泥土。(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信网10月31日讯 10月30日,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姜家白庙村的芋头田里一片丰收景象,村民们忙着采挖、分拣、装车,科技特派员孙云德捧着大个芋头欣喜不已:“今年雨水虽大,芋头依旧白嫩面糯、香味醇厚。”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白庙芋头依托当地沙壤土、山泉水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品质优良却长期受重茬种植的连作障碍困扰,死苗率曾高达70%。2020年,孙云德与青岛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成立驻村工作站,历经5年攻关,研发出抗连作、水肥一体、育苗抑菌移栽等多项新技术,还搭建了全国首个配备催芽室的芋苗大棚。

新技术让芋头亩产量从近乎绝收跃升至5000-6000斤,大棚栽培亩产更是超6000斤,亩均收入达三四万元,不仅解决了连作难题,还将生长期延长近2个月,大棚栽培可实现增产50%。如今,白庙芋头不仅成为青岛、即墨各大饭店的招牌菜,更远销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3000多亩种植面积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孙云德表示,将继续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白庙芋头实现周年供应,让这根“留住乡愁的纽带”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在此提醒消费者,购买正宗白庙芋头可前往白庙村正规市场或通过线上渠道,谨防假冒产品。(通讯员 张涛 记者 谷正原)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31 08:26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张涛 谷正原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