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小脸苍白,检查提示轻度贫血,补铁后症状无好转——这看似普通的儿童健康问题,背后竟隐藏着危及生命的重病。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血液科凭借精湛技术,再次为一名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男孩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让孩子重获健康,重返校园。
“感冒”后出现异常贫血
铭铭今年9岁了。2024年8月,在一场“感冒”后,铭铭面色逐渐失去往日的红润。父母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99g/L,提示轻度贫血。考虑到铭铭平日挑食,医生建议合理补铁治疗。家长遵医嘱回家给孩子好好补铁,却未按要求带孩子规律复查,埋下了健康隐患。两个月后,铭铭再次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家长赶紧带他前往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血液科门诊就诊。此次血常规结果让门诊医生高度警惕,铭铭的贫血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加重,同时还伴随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下降。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生立即将铭铭收住院进一步诊治。
骨髓穿刺确诊“重型再障”
血液科专家仔细梳理铭铭的病史,对比两次血常规报告后,发现铭铭的血象并非缺铁性贫血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且伴其他两系血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0.48×10^9/L、血小板17×10^9/L),这提示造血系统可能存在严重异常!
为明确诊断,血液科为铭铭安排了详细的检查。最终,通过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检查评估,铭铭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重型再障”——这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若不及时治疗,会因严重感染、出血等危及生命。
关关难过关关过!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为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血液科在儿童血液病诊疗领域实力雄厚。从儿童常见血液病、肿瘤扩展到各种罕见血液病如血友病的精细诊治,从恶性血液病的传统化疗扩展到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白血病专业组、移植组、出凝血组、血液病罕见病组,团队力量逐渐细分、强化……如今,包含移植、实体瘤、血液罕见病、单基因病等治疗单元均可在血液科得到及时治疗。
针对铭铭的病情,血液科专家团队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并积极完善造血干细胞配型。即便已接受口服环孢素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治疗,铭铭的病情仍未被有效控制,反而在持续恶化——严重的输血依赖需要频繁输血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运转;感染趁虚而入,高热反复不退,口腔溃疡加重、肺部炎症持续进展;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时刻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病情已达到“危重”,生命摇摇欲坠。可即便身处这样的绝境,铭铭仍凭着一股超乎年龄的坚韧与毅力和病魔斗争,哪怕疼得蜷缩在床上,也从没想过放弃。就在医护人员为他的病情反复揪心,甚至开始担忧“能否挺过下一关”时,命运终于向这个顽强的孩子抛出了橄榄枝——中华骨髓库经过多轮检索,终于找到了与他配型完全吻合的造血干细胞供者,这份迟来的“生命火种”,终于在绝境中为他点亮了一线生机!在多学科协作下,移植顺利实施。移植仓内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中,爱心捐献者的干细胞成功在铭铭体内“生根发芽”,他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逐步回升,移植取得圆满成功!半年后,面色重新红润的铭铭顺利回到学校,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健康提醒:
“儿童贫血看似常见,但并非都是营养问题。”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血液科专家特别提醒家长,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建议专业门诊就诊:
贫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伴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其他血细胞一同下降;除面色苍白外,还伴有皮肤淤青、淋巴结肿大、酱油色尿、骨关节痛、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文/通讯员 毕乙贺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