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持续性的动作震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病程长达十年的特发性震颤患者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为其重启“稳定”的生活。
肌肉“被禁锢”,颤抖难自持
在本部神经外科病房里,60岁的李阿姨正稳稳地端起水杯喝水。这个简单的动作,对她而言却曾是奢望。
“最开始吃药还能控制,后来效果越来越差,像喝水、刷牙、看手机这些简单的日常动作,对我来说都无比费劲。”李阿姨回忆道。三年前的脑膜瘤手术使她的震颤症状加剧。
绝望之际,李阿姨经病友介绍,来到本部神经外科主任李胜利的门诊就诊。
大脑里安装一个“小开关”
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李胜利决定为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DBS是一种神经调控治疗方法,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发放电脉冲来调节异常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确定治疗方案后,本部神经外科副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负责人谭守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夏小雨团队联合完成手术。
术中,医生仅在患者头部钻取微小孔道植入电极,依托可视化手术计划系统,确保电极放置理想位置。术后影像显示,电极植入位置与术前计划一致。开机程控后,患者肢体震颤症状得到改善。
技术价值带来患者福音
据了解,DBS的神经刺激器拥有长达25年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避免因电池耗竭而需再次手术的风险和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健康保障。
谭守刚强调,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该病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如持物、写字、进食等基本动作均可能受阻。出现了类似的震颤症状,千万不要忽视,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适合DBS手术治疗。
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外科现已常规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随着DBS疗法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更多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有望重返健康生活。文/通讯员 谢小真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