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11/24 06:22
· 来源 ·
· 作者 ·
宫岩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城阳有座石桥庙 传说是袁天罡和李淳风选的址

城阳有座石桥庙传说是袁天罡选址建的

城阳街道城子社区东、墨水河岸边有一座石桥,石桥边上有一座庙叫石桥庙,曾经叫玉皇阁 、大通宫。据说石桥庙是唐代建的,选址者大家也很熟悉,唐朝高人袁天罡和李淳风 。这两个人最看重风水之说,为何将玉皇阁选在这里?看这的地址位置就知道了:东有墨水河,西有古驿道,南有朱雀,北有马山,恰好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堪舆学说。不知是不是真的受风水影响,石桥庙建成后一直传说不断,最有名的便是那则《石桥庙和乾隆》的故事。

据说是袁天罡和李淳风选的址

这座石桥,是青岛古驿道,可能是青岛最古老的石桥。《城子村志》记载:“石桥,据传西汉时为不其县制,属琅琊郡 ,有驿道经过墨水河,河上已建有桥梁。至唐又建为石桥,名曰华桥。明代 ,道人李季重建。李季为建此桥,去南方数载,化缘集资,并招人于马山凿巨石,用滚木滚来,筑成此桥,因年代久远,桥被淤塞,桥面毁坏,1943年重修。”石桥长55.8米、高2.2米,有24孔(孔宽、高各1.5米)作为排水或泄洪孔,底基用乱石铺筑,上有25块大石横排做托梁,其上又加两层料面石成桥墩,每孔上用5根凿平花岗岩并排做路面,两边又各架一稍高路面的条石以保安全。桥面条石与桥墩用钢钩咬定,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未被冲垮。走过石桥,穿过北端的拱洞上岸,一座庙宇赫然在目,这座庙宇就是石桥庙。石桥庙只是它在民间的名字,它还有个高大上的称呼:玉皇阁。

传说玉皇阁的建造时间是唐代,负责选址的是两个大名人——术数大师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李淳风在唐代确有其人,袁天罡是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著有《六壬课》和《五行相书》等术数名著,他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李淳风是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人 ,精通天文历法,著有《法象志》和预言国运兴衰的千古奇书《推背图》。要说这俩人的神奇之处简直不胜枚举,就选址这件事来说,40万人竟挖不动的中国古代最牛帝王墓乾陵,传说就是他们不谋而合选址定的。他们两人是否到过城阳,至今没有发现相关史籍记载。但石桥庙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确优越:东临墨水河曰“青龙”;西依高埠石崮称“白虎”;前靠岩石为“朱雀”;后傍丘陵应“玄武”,而庙宇就在中心位置。从风水来看,这里确实是块难得的宝地,因此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陈敬刚在《大通宫:崂山道家历史文化的瑰宝》一文中介绍 ,明代万历版《莱州府志》卷四载:“玉皇阁在县治南三十里。”玉皇阁建有殿堂三座,南北排列,均系砖木结构。正殿是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斗拱飞檐,下有石柱四根。殿宇上盖青色小瓦,脊上设有俗称天狗、飞龙、神上神等饰物。院内植有银杏、古柏数株。正殿名玉皇殿,祀“昊天金厥至尊玉皇大帝”,其前左侧立有雷公,人面鹰嘴,怒目圆睁,面色青紫;左侧有电母,系女神,双手捧明镜一面,身披彩带,首梳发髻。可以想象,当时的玉皇阁多么宏伟,烟火之盛。

繁荣的盛况在《莱州府志》中也有记载:“玉皇阁是当时即墨南乡著名景观之一,其建筑规模与盛况在《崂山黄石宫下院不其观记》碑文中有过详细记述。碑文由明朝进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黄嘉善于明崇祯初年所撰,该石碑于1989年在今城阳区正阳路西端北侧出土。”

日军侵占后,多了个“仙女”邻居

清顺治五年(1648年),玉皇阁命运结束。当时,官府在今属即墨马山境内修建了道观平安殿,玉皇阁便成为其所管辖的二十座寺院之一,更名为大通宫(民间俗称石桥庙),后来便有了大通宫庙会。据《城阳区志》记载,大通宫庙会最晚在清同治年间(1873年)之前开办,距今至少有100多年。每年庙会期间,人山人海,商贸贸易者络绎不绝,特别是以“灵山老母”为中心的迎神赛会活动(“香会”)尤为壮观。周围村民组成同乐会,吹奏响器,走街穿行,并扎台唱戏三天。庙会涉及面广,北方皮货,南方广货,江浙竹器无奇不有,热闹非凡。

“灵山老母”是谁?她并非“原住民”,是半路迁过来跟大通宫做邻居的。供奉“灵山老母”的青霄宫位于大通宫之西,俗称老母庙。老母庙是怎么出现的?还是看看陈敬刚在《大通宫:崂山道家历史文化的瑰宝》中的介绍:

1938年日本侵占即墨灵山,禁止民众进香赴会,香火冷清。1939年,以城阳振华橡胶厂股东牛席珍、著名中医袁纲伦、京口地方绅士任知范等人为会首,开始筹措将灵山老母庙迁至城阳石桥村另建,并开始募捐筹款。今城阳、即墨、胶州、青岛的民众、商贾及山东省内外人士捐款者甚众,其数额从1元至500元(大洋)不等。1940年建成后位于大通宫东侧,定名为“青霄宫”。并在山门外立石碑二通,记建庙始末及捐款人姓名、数额等。碑文中说,元君是天宫瑶池七仙女中的第六女,得道成仙 ,专察人间善恶云云。

青霄宫的宫体结构及格局与玉皇阁略同。院中有砖砌香炉一座,东西各有廊坊一处,共8间。东廊坊设有问讯处,解答抽签事宜 ,同时兼为袁纲伦诊脉处。正殿南端西部设有钟(在东)鼓(在西)楼各一座,高二层,约七八米,有石阶可登。

只是,旁边来了“仙女”也挡不住大通宫庙会逐渐衰落的步伐。大通宫庙会在1946年后逐渐衰落。1962年崂山教育局将大通宫改建成学校,名为城阳镇石桥中学,当时的中学生都在庙里上学,之后大通宫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92年学校搬迁,大通宫闲置下来,长期无人管理。之后,在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通宫先后被列为区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2006年6月1日,有着1400年历史的大通宫经过修复与重建落成,重放光彩。

传说庙下有条青蛇,被乾隆制伏了

可能是因为历史久远,也可能是跟风水有关,石桥庙的传奇故事一直不少。据说,20世纪50年代拆大通宫的时候,曾发现乾隆圣旨一道。此事真伪难考,不过现在到城阳街道城子社区转转,社区里的老人们都能如数家珍般讲出很多,其中《石桥庙和乾隆》的故事最出名,也最精彩。我们看看《城阳民间故事集》中是怎么介绍的:

乾隆年间,有一天,石桥庙来了一个怪老头,可他一不烧香,二不拜神,只是四处端详。只见他绕着石桥庙转了一圈,然后走到大殿前,左看右看,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这家伙修炼得有了道号了,造孽啊造孽!”人们不解 ,问起缘故,他避而不答,转身悄然而去。

三天后,是农历九月十五,来石桥庙的香客络绎不绝。响午时分,忽然一阵狂风刮过,石桥庙上空飘来一片雨雾,萦绕在大殿上空,一道白光在云中时隐时现,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大水很快漫过了石桥,冲上了庙门。人群中有人惊呼:“不好,石桥庙要遭水冲了!”就在这紧要关头,那个怪老头出现在庙门前,只见他不慌不忙,将手中的佛珠向天空一抛,口中念念有词,那佛珠滴溜溜转上半空,套住了那道白光。眼见墨水河南岸的水面高出两丈多,犹如一条白练被一股飓风吹了起来,庙前的水降了下去。

不一会儿,天空放晴。人们跑到老头跟前,一看他身上连半点雨星都没有,只不过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就在人们七手八脚扶起老头的时候,一条青色蟒蛇从他的身下钻出,化作一道白光射向天空。众人大惊,老头叹道,“这条青蛇很早就选中了石桥庙,在这里修炼了已经500年,如今能呼风唤雨危害人间。我年事已高,法力有限,对付不了它了。”人们忙问有无破解之法,老人摇头叹道:“恐怕只有惊动皇上了。”

不久,石桥庙大蟒蛇兴雨祸害百姓的事传到了乾隆皇帝耳中,乾隆龙颜大怒,以冒犯真龙天子之名,提笔写下了一道圣旨,连夜传到了石桥庙。道士们马上将圣旨供奉在庙中,果然从那时起,蟒蛇便离开了石桥庙。石桥庙因为有了这道圣旨,更是名声大震。这则传说故事由毕晓东搜集整理,出现在很多城阳的故事集中。

石桥庙这里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如今,这座千年古庙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据大通宫的工作人员说,“曾经有一个南方老太太来大通宫,为儿子升学祈福,他儿子多年考学没有成功,在这里祈过福之后,她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老太太为了感谢大通宫 ,亲自回来请了一个戏班为乡亲唱戏。”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