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细数那些年青岛曾放过的鞭炮

2015-02-22 06:21:00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齐东

过年放鞭

信网2月22日讯 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从鞭炮起源至今已有1000多年,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年青岛放过的鞭炮。

传统民俗:

春节守岁放鞭炮 青岛过年讲究多

春节

除夕 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为除夕。亦称大年三十,即进入过大年之时。清代《即墨县志》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联,陈设五祀、先祖、神位,日迎神。卑幼拜尊长曰辞岁。夜食枣栗曰守岁。”除夕的各种活动在青岛地区城乡间盛行至今。

除夕主要活动是贴春联、放鞭炮、点灯守岁。这天,农村家家贴对联、年画、窗花。春联的内容很广泛,有大门上的、照壁(迎着大门的照壁墙)上的、正房门上的,还有粮囤、猪羊圈、牲口槽、大车上的,形式不一。“福”字是必不可少的,青岛地区往往将福字有意倒贴,以祈谐音“福到”之吉。除贴春联外,还盛行贴年画,有“三国演义”、“白蛇传”、“钟馗捉鬼”以及山水、花鸟、吉祥画等。在诸多年画中以鸡画(喻吉祥)、鱼画(喻年年有余)、娃娃画(喻人丁兴旺)为最丰。贴窗花是青岛地区农家女的盛事,以红纸剪制,多以五谷丰登、喜庆丰收为题,构图一般是人、景、物、字融为一体,十分美观。

建国前,青岛市区和城镇商号自正月十四日起,在店门上挂自制的花灯、走马灯等各式各样的彩灯。主要路口扎松门,挂大灯。赏灯日期一般延续3天。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续灯。民间则在十五日晚,家家祀先祖,燃面灯,观灯花,卜五谷丰歉,称“灯花卜”。

晚饭城市多吃元宵,农村食元宵者不普遍,莱西等地则多吃水饺,挂彩灯。元宵节期间,青岛地区民间素有高跷、旱船、龙灯、赶驴、秧歌等杂耍串街走巷,十分热闹。晚间,男女老少沿街观赏品评彩灯并燃放焰火。民间俗称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可“驱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灯照照面庞、照照屋内外各个角落。掌灯时节,儿童、青年燃放鞭炮,大街小巷欢声笑语至半夜。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