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探访莱西日庄梅花火烧 锅台文化的坚守与破局

2016-02-04 08:41:08
作者:崔璞
责任编辑:光影

■锅煮 锅台从老家搬到青岛

记者调查了解到,青岛当地不少传统特色产品都在像王哥庄大馒头一样寻求着突破,而对于46岁的刘平娟来说,则是另一种突破,来自莒县的她和丈夫谢洪文已经把锅台从“老家”搬到了青岛。记者在南京路上的莒县洪文全羊馆见到了刘平娟,“老头回家拉羊去了,都是现杀现拉,一两天就回去拉一次,”一见面朴实的刘平娟就告诉记者。

一进店,记者就注意到,在厅里有一口大铁锅,锅里还煮着羊肉羊骨。刘平娟说,咱这样做,能让客人亲眼看见,吃上放心肉,还能让大家看到锅台,可以想到以前的日子,体味到老家传统原味,“煮肉的水也是买的崂山水,这样熬成的原汤更加鲜美。”

记者了解到,刘平娟家的羊汤馆刚刚开了一个月,他们也是刚刚从莒县老家到青岛创业。聊起来青岛的前因后果,刘平娟眼睛有些湿润,可以看出创业的不易和艰辛。她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农民,前些年都靠家里的10多亩地养家糊口,地里不忙的时候,她就去镇上厂子里干点零活,而丈夫则外出打工,由于女儿和孪生儿子上学的花销越来越大,加上靠庄稼收获不了多少钱,于是,夫妻俩决定自己干点生意。因为当地的羊肉汤比较出名,而且爱喝的大有人在,所以他们把家里的地租给别人,向亲戚朋友借了点钱,在镇上开全羊馆,刚开始的时候生意还挺好的,可是后来随着附近羊肉汤店的增多,生意就不好做了。

大概过了一年左右,他们觉得不能再这样持续下去了,谢洪文20多年前在青岛打工时就有个梦想:在青岛开一家自己的全羊馆。所以,夫妻俩就把两个儿子留在家初中上学,夫妻俩就来到了青岛。在20多年前打工时认识的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先在南京路找到了一处房子,当时觉得临近几个单位,地理位置还行,就租下来,可是因为是在市里,临靠大街,租金特别贵。

刘平娟还告诉记者,一直到现在,开业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也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营业,因为平均每天的房租、水费、电费等等开销特别大,“这个门店一年房租就7万2,而煮羊的崂山大桶水一月就花了500元,”她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开始准备,到晚上9点才关门,虽然刚开始几乎没有收入,但好在生意慢慢地也算走上了正轨,“现在也就是一天能用一只羊吧。”

刘平娟说,自己的羊汤不加任何调料,用大铁锅煮的保持一种纯正的原味,这也像庄户人的实在一样。“来到这里感觉世界大了,这儿的人很亲切,”临别时刘平娟告诉记者,生意会有好的转机,“因为我们本着以真心待人、以实物待人的原则,相信会变得越来越好。”

■专家

需要去引导当代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青岛市教育局历史研究员张士方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他告诉记者,中国人传统上历来对锅台十分重视和讲究,尤其是过去,妇女成天都是围着锅台转,烧水、炒菜、煮饭等,可以说不知多少代人都围着锅台吃饭并成长起来。

他认为,锅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引导当代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从小就应该给予这种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引导的任务似乎很艰巨,但是面对着如今一些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担负这个使命去继承发扬它。

怎么样引导,方法很多,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插入适量的传统文化,这样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效果。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而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 /图 记者 崔璞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